download UrbanLife 健康新態度 app
【新型肺炎傳播】《流體物理學》研究:感染者在狹窄走廊快速行走 走在後面的人感染風險增加

【新型肺炎傳播】《流體物理學》研究:感染者在狹窄走廊快速行走 走在後面的人感染風險增加

健康資訊 醫療新聞 新冠肺炎 防疫方法
By Michelle on 31 Dec 2020
Digital Editor

新型肺炎疫情肆虐,保持社交距離,有助減低染疫風險。不過有研究指出,狹窄走廊傳染風險更高,若感染者於狹窄的走廊快速行走,走在後面的人感染病毒的風險會增加,尤其兒童感染的風險更高。

不過有研究指出,狹窄走廊傳染風險更高。

研究人員使用電腦模擬技術,研究不同形狀的空間行走個體後方的流動模式。結果發現,步行者咳嗽產生的飛沫在狹窄的走廊和開放空間擴散方式不同。主要出現兩種類型的擴散模式:

1-開放空間:當感染者移動時,飛沫會像尾巴拖在感染者後面。液滴會附著於人體而在大範圍內分散。屬於附著模式。

2-狹窄走廊:當感染者一咳嗽,飛沫雲從移動的人身上脫離,並漂浮在那個人的後面,形成充滿病毒的漂浮氣泡。這些飛沫會在感染者身體周圍和後面傳播,拉長距離後就像船在水中行進時形成尾流。屬於分離模式。

同時,相比附著模式(開放空間),咳嗽 5 秒後,分離模式(狹窄走廊)的液滴濃度會較高。

若感染者於狹窄的走廊快速行走,走在後面的人感染病毒的風險會增加,尤其兒童感染的風險更高。Photo from phys

研究人員指出,兒童感染的風險更高,原因是當飛沫噴出 2 公尺,成年人的嘴巴和腿部高度的飛沫少到可忽略不計,但腰部高度仍可見,而在兩種模式下,飛沫都在地面上方盤旋,距離約是被感染者高度的一半,剛好是兒童嘴巴的高度。研究發表在《流體物理學》期刊。

研究人員認為,研究發現挑戰了關於標準安全社交距離是否適合應用於狹窄走廊等地方,因就算感染者在前面,走在後面一段距離的人亦可能吸入病毒飛沫,而被感染。

在狹窄走廊內,當感染者一咳嗽,飛沫雲從移動的人身上脫離,並漂浮在那個人的後面,形成充滿病毒的漂浮氣泡。

Text:UrbanLife Health Editorial
Photos:UrbanLife Health Editorial
Source:phys

📍 Follow我們的IG urbanlife.hk

🔔 訂閱我們的 Youtube頻道 UrbanLifeHealth生活新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