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wnload UrbanLife 健康新態度 app
【精神健康】港大研究:受社會事件及新型肺炎影響 36%港人有抑鬱及創傷後壓力症狀

【精神健康】港大研究:受社會事件及新型肺炎影響 36%港人有抑鬱及創傷後壓力症狀

健康資訊 醫療新聞 醫學專科 精神及心理健康 新冠肺炎 疫情消息
By Amber on 06 Aug 2020
Reporter

過去一年香港經歷反修例事件及新型肺炎爆發,港大醫學院精神醫學系向過萬名市民進行調查,發現有73.7%受訪者有中至高度的創傷後壓力症症狀,40.9%人有抑鬱症症狀,36%更同時存在兩種精神健康問題症狀。

66.7%受訪者因新型肺炎而對前途感到憂慮。(港大精神醫學系提供)

團隊於今年2月至7月期間對11493名市民進行網上問卷調查。問卷以三方面評估港人壓力來源,在新型肺炎的帶來的壓力方面,66.7%受訪者對前途感到憂慮,52.7%人認為壓力來源為缺乏防疫物資,11.9%人表示因要做高危工作。

在社會事件創傷經歷中,27.7%人的壓力來源為親眼或於媒體看見集體行動;19.4%人被當面或網上針對性地羞辱;15%被武力驅散;5%被毆打、持武器襲擊、或經歷性暴力。結果顯示創傷性經驗愈貼身,就愈容易出現創傷後壓力症狀。在個人壓力事件方面,49.4受訪者的壓力來源為與家人不和,26.1%人則表示與朋決不和。

27.7%人的壓力來源為親眼或於媒體看見集體行動。(港大精神醫學系提供)

香港大學李嘉誠醫學院精神醫學系系主任陳友凱表示,4成人出現中度至高度創傷後壓力症狀是不尋常的,不少人假設創傷只是一次性,過去一年多的社會事件與維持大半年的疫情,都是持續反覆的事件,壓力會互相影響及累積。調查中55%受訪者的症狀是「壓力反應」,如短暫失眠及失去胃口,他們可透過抽離事件紓緩情況,並非代表患病,但如壓力反應持續一個月以上,便需尋求專業協助。

調查亦發現,24歲或以下的年輕人呈現抑鬱及創傷後壓力的徵狀,會較25歲以上的人嚴重。陳友凱認為,年輕人接觸的創傷性的社會事件較多,而且特別著重理想、身份認同、生命意義等概念,估計過去一年受重大挑戰。此外,年輕人的腦部正值發育時期,對精神健康的風險較大。

陳坦言社會事件令市民對政府信任大打折扣,即使有需要的市民亦不敢求診。他建議,政府及服務機構須令市民重建信心,進一步保障求診者私隱。

創傷後壓力症症狀

-侵入性記憶
例如:回憶重現、發噩夢

-逃避與創傷事件相關的回憶和事物
例如:與事件有關的痛苦思緒或感覺、外在的事物

-認知和情緒上的負面改變
例如:無法記起事件重要的細節,感覺與他人疏離或疏遠,持續感到恐懼、驚恐、憤怒、内疚或羞愧等

-與事件相關的警醒性與反應性出現顯著變化
例如:易怒、無預兆發怒,自毀、衝動行爲,過度警覺、驚嚇反應,難以集中精神,睡眠困擾

Text : UrbanLife Health Editorial
Photos : UrbanLife Health Editorial
Source:香港大學醫學院精神醫學系

📍 Follow我們的IG urbanlife.hk

🔔 訂閱我們的 Youtube頻道 UrbanLifeHealth生活新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