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創傷】對抑鬱症藥物無反應?「電磁脈衝」無須麻醉、留院成治療新希望
2017年本港有超過30萬人患上抑鬱症,港大研究更顯示去年約有5分1香港成人疑似患有抑鬱症或創傷後壓力症,治療抑鬱症的方法主要包括心理治療和藥物治療,近年有一個名為穿顱磁刺激法(rTMS,Repetitive Transcranial Magnetic Stimulation)的新治療方式,透過電磁脈衝來改變特定區域神經細胞的興奮性。
美國弗吉尼亞聯邦大學有一臨床試驗發現,每星期進行2至3次、長達5分鐘的冷水淋浴可緩解抑鬱症狀。
抑鬱症生理成因
抑鬱症成因包括生理和心理因素,在生理方面,人的腦部區域有數種化學物質在維持腦部正常運作中扮演重要角色,其中包括「血清素」 及「去甲腎上腺素」等,可是,抑鬱症患者大腦特定功能的迴路出現問題,在受損的腦部區域中,血清素的傳送受阻,使患者的腦部不能正常運作,情緒的調節出現障礙。
傳統治療以抗抑鬱藥、腦電盪治療為主
抗抑鬱藥主要以兩種途徑治療抑鬱症,第一種就是直接加強各個腦細胞之間的血清素傳送,第二種是促進腦部產生一種名為「BDNF」 的腦神經生長因子,從而使受損的腦部區域康復,抑鬱症產生的壓力荷爾蒙會阻礙「BDNF」這種因子的產生,結果使腦細胞功能會減弱。
另一種使用多年的腦電盪治療,不少臨床研究指出腦電盪治療可迅速改善抑鬱症患者病情,對病情嚴重、有自殺傾向的患者尤其適用。腦電盪治療會以電流通過患者腦部,造成身體抽搐,患者需接受全身麻醉,每隔三至四天接受治療一次,整個療程由兩、三次至十多次不等。
治療季節性憂鬱症,除了傳統的藥物治療外,還有很多方法。
穿顱磁刺激法 無須麻醉、留院
研究指出大約有四分之一到三分之一的抑鬱症病患對藥物治療反應不佳,美國食藥署於2008年起認證一種叫做「穿顱磁刺激法」的非侵入性治療法,該方法利用線圈產生電磁脈衝,在左腦前額葉表面位置造成電流,以增進或減弱特定區域神經細胞的興奮性。過程不會造成抽搐,患者無須麻醉,患者會聽到「噠噠聲」,和感覺到頭上有輕輕敲擊的感覺,治療後無須留院,患者一般需一星期接受治療五次,約四至六星期可完成整個療程。大多數患者僅會出現輕微之副作用,如短暫輕微的局部疼痛或面部抽動。
Text : UrbanLife Health Editorial
Photos : UrbanLife Health Editorial
Source:香港大學李嘉誠醫學院精神醫學系列、青山醫院精神健康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