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幽門螺旋菌】經常胃痛、食慾不振?一文解釋幽門螺旋菌症狀+3大檢測方法
幽門螺旋菌是常見的慢性細菌感染,據資料顯示,本港約有4成人都曾受此菌感染,而它亦是導致胃癌的原因之一。然而,患者在感染初期大多沒有明顯徵狀,直至後來出現胃部不適才知道健康出現問題。究竟面對惡菌應該如何防患於未然,減低患上胃癌的風險?以下列出幽門螺旋菌傳播途徑、症狀及3大檢測方法。
幽門螺旋菌|目錄+快速連結
甚麼是幽門螺旋菌?
而幽門螺旋菌是能夠寄生於人體胃壁表面黏膜的細菌,早於1994年已被世界衞生組織界定為「一級微生物型致癌物質」,能夠損害胃壁黏膜而造成潰瘍,令胃細胞產生變化,而長期的慢性感染就有可能令出現病變的胃細胞逐漸演化成胃癌。
幽門螺旋菌傳播途徑
幽門螺旋菌的確實感染途徑至今未明,但最常見的傳播方式為「口口傳播」以及「口糞傳播」,可以透過體液、嘔吐物、糞便或不潔食物、食水等途徑受到感染。此外,交叉感染的病例亦較高,例如是家人聚餐進食時未有使用公筷、與患者共用私人物品而受感染一旦幽門螺旋菌進入人體,細菌就會停留於胃部或十二指腸內,增加患上胃癌的風險。
幽門螺旋菌症狀
幽門螺旋菌初期並無任何症狀,甚至可能潛伏多年亦難以發現。部分患者在初期可能會出現一些症狀,如胃脹、食慾不振、打嗝、胃痛、胃氣多、體重突然下降,這些症狀均與普通腸胃問題相似,故容易被患者忽略。
由於幽門螺旋菌可能會引致慢性胃炎,因此患者可能會出現腸胃潰瘍或出血、嘔吐、貧血、黑便、胃炎、十二指腸潰瘍等。如果沒有及時治療,更可能會引發胃癌。
3大常見檢測方法
雖然人體胃部的分泌液(胃酸)能夠殺死大部分細菌,但幽門螺旋菌卻可在高酸性環境下繼續生存,更反會刺激胃酸分泌進一步破壞胃壁。要知道自己是否染上幽門螺旋菌,一般常見的3種檢測方法包括:
1、吹氣測試
如懷疑自己受感染,可先向家庭醫生諮詢,於安排下再轉介至腸胃專科或化驗中心接受簡單的「幽門螺旋桿菌吹氣測試」(或稱「碳13吹氣測試」)。於進行檢測時,病人需要先在「集氣袋」吹氣,再喝下碳13吹氣測試溶劑,等待15至30分鐘後,再於另一「集氣袋」吹氣。醫生會以兩個「集氣袋」的呼出物進行檢驗分析,以檢測病人是否受到幽門螺旋桿菌感染。
吹氣測試的準確率達95%,如檢測結果呈陽性反應,醫生一般會作深入檢查或幽門螺旋菌治療,患者可能需要服用藥物或抗生素以抑制胃酸分泌。由於吹氣測試費用相對較便宜,只需約數百元,加上碳13不含放射性,故兒童、懷孕婦女及長者都適合接受檢測。
2、胃鏡檢查
胃鏡檢查即上消化道內視鏡檢查,屬於「侵入性檢查」的一種,醫生會將一支可屈曲,末端裝有鏡頭的軟管從病人喉部放入,以直接檢視食道、胃及十二指腸的情況。
病人於接受檢查時,或需先注射適量鎮靜劑及止痛藥,於喉部噴上局部麻醉藥。醫生其後便會將一支柔軟的胃窺鏡從病人口部延伸至胃部,於需要時抽取組織進行化驗。整個胃鏡檢查一般需要約15至30分鐘,而病人於接受檢查前亦需禁食6小時,以及避免飲酒、抽煙。
於接受胃鏡檢查後,病人有機會感到噁心或腹部脹痛,並要等待麻醉藥及鎮靜劑藥力減退後才可進食,以免有吞嚥困難的情況。
3、血清測試
除了吹氣測試,幽門螺旋菌抗體測試是另一個簡單、方便的檢測方法,病人需要抽血進行抗原測試,以檢查血液中的幽門螺旋菌抗體,並不需要空腹接受檢查。
然而,雖然幽門螺旋菌血清測試可用於篩查幽門螺旋菌感染,但因為其準確率較呼氣檢查及胃鏡檢查低,故很少用以診斷幽門螺旋菌感染,或接受除菌療程後的跟進檢查,比較常見於全面的身體檢查。
Text:UrbanLife Health Editorial
Photos:UrbanLife Health Editorial
Source:癌症基金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