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性疾病】乳房、子宮頸、骨質密度等 女士必做5大身體檢查
再怎麼忙,也要顧健康。今次針對女性最常發生的疾病,提醒女士們5大必做身體檢查。
1 - 乳房X光造影
乳癌是香港女性最常見的癌症之一,亦是第三位最致命的癌症,僅次於肺癌和大腸癌,在2017年佔女性死亡人數的12.3%。乳癌的病發年齡以往在60歲後,但近年或因女性工作壓力大或遲生育,而有年輕化趨勢,提早至40歲。
乳癌成因未明,生活習慣因素、家族遺傳都有可能導致疾病,但幸運的是乳癌並非不治之症,若及早發現,較容易醫治,需要接受全乳切除和化療的機會較低,醫療費用也較少。根據醫管局香港癌症資料統計中心與香港大學醫學院合作的調查顯示,於第一期發現罹患乳癌的患者,五年存活率達97.5%,但第四期才確診患病者的存活率則只有19.3%。
乳癌的早期症狀不易察覺,但可留意乳房有否出現硬塊、乳房或乳頭皮膚出現異樣、乳房或腋下出現持續不適或疼痛等症狀。一般經自我檢測發現問題而去求診的患者,病情或已屆二期,腫瘤已形成,因此無論是女士都應定期接受乳房X光造影,及早發現問題。
根據香港乳癌基金會,乳健檢查有三步曲:
2 - 子宮頸細胞檢驗
近年政府大力推廣子宮頸癌普查,助婦女發現子宮頸細胞的變異,並及早作出治療,阻止形成子宮頸癌。雖然如此,但子宮頸癌仍是本港十大致命癌症的第七位,實不容忽視。
子宮頸癌由人類乳頭瘤病毒(HPV)引起,一般出現在有性行為經驗的女性身上,尤其性生活頻密、有多個性伴侶或自身抵抗力弱,都有較大機會患上子宮頸癌。子宮頸癌初期並沒有明顯症狀,直至陰道異常出血、白帶增多,已到患癌後期。不過,子宮頸癌是可以預防的,除了在未有性經驗前接種HPV疫苗,在有性行為後定期進行子宮頸細胞檢驗,可趁早發現細胞病變,並作出治療。
美國防癌協會(ACS)建議30歲以上若連續3次抹片正常,每2至3年做1次即可。檢查方式是用抹片棒刮下子宮頸外圍的表面細胞,再拿刷子將子宮頸管裡的細胞刷下來,兩者都塗在抹片上,再交由醫生判讀。若是陰性反應表示正常,陽性反應則須做進一步檢查。
3 - 卵巢檢查
在政府的宣傳下,子宮頸癌的「殺傷力」減弱,多了婦女接受子宮頸癌普查,卵巢癌反而比子宮頸癌的殺傷力較大,2016年的卵巢癌發病人數和死亡人數,都比子宮頸癌高,十大女性癌症中位列第六。
由於女性卵巢較細,又位於骨盆腔深處,早期病癥並不明顯,即使有腫瘤也難以察覺,直至腫瘤擴散至腸胃,出現腹部不適、消化不良、胃痛等腸胃病病徵時,往往看醫生時才發現已屆癌症三、四期。女士們若果有腸胃問題,可能是患上是卵巢癌,若有懷疑要盡早接受卵巢檢查。
4 - 骨質密度檢查
女性比男性高六至八倍機會患上骨質疏鬆症,尤其女性更年期後體內雌激素下降,加速骨質流失,易因骨質密度稀疏而出現骨折。根據香港骨科醫學會,65歲以上人士中,每兩位女性就有一位因骨質疏鬆症而導致骨折,而男性就每5位中有一位。
所以女士們記得要補鈣,平日飲食上要多攝取鈣質,如奶類製品、豆製品、深色蔬菜、果仁、連骨或殼食用的海鮮等,還要吸收維他命D,多曬太陽,促進鈣質的吸收,平日多到戶外地方走走。
5 -大便隱血測試/大腸鏡檢查
大腸癌是香港近年上升的「癌症殺手」,致命癌症排第2位。雖然男士有較高風險患上大腸癌,但患癌女性亦為數不少,男女患者比例1.4比1,女性也不能掉以輕心。
大腸癌一般由一粒小瘜肉開始,慢慢演變成癌症,過程可歷時10年或以上。大腸癌早期沒有明顯症狀,即使大便習慣會開始出現改變、大便帶血、腹部不適等,都可能被誤以為是腸炎、痔瘡等疾病,因此當在短時間內出現以上症狀並不斷惡化,就需求醫。建議50歲後,定期進行大腸癌相關的檢查,及早發現瘜肉並切除,避免其惡化成癌症。
政府資助的「大腸癌篩查計劃」 (往稱「大腸癌篩查先導計劃」) 已恆常化,並分階段擴展至50至75歲及沒有症狀的香港居民。參加者會首先進行大便隱血測試,檢驗是否有肉眼都見不到的微量血液。若有,會安排接受大腸鏡檢查及切除有可能出現的大腸瘜肉,避免其演變成癌症。
Text: UrbanLife Editorial
Photos: UrbanLife Editoria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