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睡眠警號】開夜燈睡覺或增42%心臟病風險?國際研究:夜間光線干擾褪黑激素增心血管負擔
許多人習慣在睡房中,保留一盞微弱的夜燈,認為這樣能帶來安全感,或方便夜間活動 。然而,一項最新發表的國際權威研究卻指出,這個看似無害的習慣,可能正悄悄地為您的心臟健康,埋下嚴重的潛在風險 。

9.5年大型追蹤:睡眠光線與心臟病的驚人關聯
美國醫學會(American Medical Association)期刊《JAMA Network Open》近日發表了一項研究報告 。該研究利用了「英國生物銀行」的龐大數據,追蹤了約8.8萬名平均年齡62歲的參與者,並進行了長達9.5年的觀察 。所有參與者均在手腕上,配戴了能連續7天記錄環境光照強度的小型光感測設備 。
在排除了年齡、性別、運動習慣及飲食等干擾因素後,研究結果揭示了一個驚人的關聯:
- 與在完全黑暗環境中睡眠的人相比,在光線最亮的房間裡睡覺的人士,其罹患心臟病的風險,竟大幅增加了42% 。
- 即使只是在光線適中或較明亮的房間裡睡覺,相關風險亦分別提升了20%至27% 。
為何光線會「傷心」?
研究報告深入解釋了背後的生理機制。人體的生理時鐘,主要是由光照所調節的 。當我們在夜間睡眠時,暴露於不必要的光線之中,便會:
- 嚴重干擾生理節律: 抑制關鍵的「睡眠荷爾蒙」——褪黑激素的正常分泌 。
- 令心血管無法休息: 導致我們的交感神經系統,在夜間仍持續處於亢奮狀態,令血壓無法在睡眠時,按自然規律下降,從而大大增加了心血管系統的負擔 。
長期處於這種狀態下,身體的慢性壓力增加,可能引發動脈硬化、心律不整等問題,最終大幅提高心臟病發作的風險 。
專家建議:營造「全黑」睡眠環境
雖然是次研究屬於「觀察性質」,其因果關係仍需更多研究驗證 ,但它已清晰地提醒我們,營造一個昏暗的睡眠環境,對維持健康至關重要 。
專家建議,我們應盡力做到:
- 使用遮光窗簾: 徹底阻隔來自窗外的街道光線 。
- 睡前遠離藍光: 在睡前一小時,避免使用會發出藍光的電子設備(如手機、平板電腦)。
- 養成固定作息: 建立規律的睡眠時間表 。
Text : UrbanLife Health Editorial
Photos : UrbanLife Health Editoria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