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銀髮族必讀】跌倒後大不如前?8旬婆婆靠每日10分鐘「逆轉」肌力、擺脫助行架重拾網球
對於長者而言,「跌倒」絕非一件小事。它所帶來的骨折及創傷,隨時可能令長者失去活動及自理能力,健康狀況從此大不如前。然而,台灣一名重症科醫生近日分享的案例,卻為我們帶來了極大的鼓舞:一名80多歲的婆婆,在經歷跌倒骨折後,竟憑藉驚人的毅力,每日堅持10分鐘的簡單復康動作,最終成功擺脫助行架,甚至重拾打網球的樂趣。

9個月的堅持:從助行架到打網球
重症科醫生黃軒在其Facebook專頁分享,該名80多歲的婆婆,在9個月前曾先後跌倒3次,其中一次更導致髖骨骨折。在接受治療後,她一度需要依賴助行架才能勉強行動。然而,她並未向命運低頭,反而每日持之以恆地,進行一系列簡單的復康練習。9個月後,奇蹟發生了——她不僅能站得穩,更已恢復了打網球的習慣。
醫生推薦5個「在家即做」防跌復康動作
黃軒醫生指出,無論是曾經跌倒過、擔心跌倒,或是行走不穩的長者,都可以參考以下5個無需特殊器材,只需一張椅子或一面牆,便能進行的復康動作,以有效預防跌倒風險:
時鐘步進法: 想像自己站在時鐘的中心點,以單腳站立,另一隻腳,則依序向不同「時間」(如12點、3點、6點等)的方向,作出踩踏動作,以訓練身體的平衡感與反應能力。
- 坐姿伸腿: 安坐在椅子上,將雙腿輪流抬起並伸直,維持3至5秒後放下,此動作有助強化大腿前側的肌肉。
- 靠牆深蹲: 背部緊貼牆壁,雙腳與肩同寬,然後緩慢地下蹲,直至膝蓋呈約90度角,維持數秒後再站起,以鍛鍊大腿及臀部肌群。
- 單腳站立: 扶著穩固的物件,嘗試以單腳站立,每隻腳維持30秒,以提升腳踝的穩定性。
- 負重站姿: 在站立時,雙手可手持水瓶或小啞鈴,這有助於改善身體姿勢及提升握力。
飲食關鍵:攝取足夠蛋白質
黃醫生亦提醒,充足的營養,是預防跌倒不可或缺的一環。他建議,健康長者每日的蛋白質攝取量,應至少為「每公斤體V重1.0至1.2克」,若有運動習慣或慢性病,更可增至1.2克以上。雞蛋、魚類、豆腐、乳酪及豆類等,均是能幫助肌肉「回春」的優質蛋白質來源。
學會4步驟「跌倒後自救」
黃醫生指出,許多長者並非因跌傷而致命,更危險的,是在跌倒後,因長時間無法自行起身,最終導致脫水、壓瘡或吸入性肺炎等嚴重併發症。因此,他強烈建議長者們,都應學習並反覆練習,一種名為「倒推法」(Backwards Chaining)的自救技巧:
- 先翻身側臥。
- 以雙手撐地,轉為雙膝跪地的姿勢。
- 慢慢爬行至穩固的椅子或牆邊。
- 將其中一隻腳平放於地面,然後用力撐起身體,坐上椅子或扶牆站起。
Text : UrbanLife Health Editorial
Photos : UrbanLife Health Editoria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