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wnload UrbanLife 健康新態度 app
【鼻黏膜】鼻黏膜腫脹與鼻黏膜發炎症狀+原因!天氣轉涼要特別注意這幾點、出現類似症狀要重視!

【鼻黏膜】鼻黏膜腫脹與鼻黏膜發炎症狀+原因!天氣轉涼要特別注意這幾點、出現類似症狀要重視!

健康生活 健康護理
By Bernice on 13 Oct 2025
Digital Editor
Bernice Cheong是一位追求健康生活的資深編輯,她熱愛分享有關醫療疾病、食物營養、運動健身等方面的內容。她以簡潔有趣的寫作方式,深入見解和實用建議贏得了讀者的廣泛好評。透過UrbanLife Health,她致力於向大家傳遞更多健康知識,,讓大家一起實現更健康、更幸福的生活。 bernice.cheong@urbanlifehk.com

鼻黏膜腫脹怎麼辦?天氣轉涼時,鼻子常成為最容易「中招」的部位之一。鼻黏膜腫脹鼻黏膜發炎是秋冬季常見問題,當鼻腔受到冷空氣、病毒或過敏原刺激時,黏膜會出現充血、水腫,導致鼻塞、頭悶、流鼻水等不適。若未及時處理,還可能引發鼻竇炎或喉嚨發炎。本文將帶你了解鼻黏膜發炎症狀鼻黏膜腫脹症狀的差別,並整理出常見的鼻黏膜腫脹原因與日常保養重點,教你出現不適時該怎麼辦,有效舒緩鼻塞、改善呼吸不順,遠離反覆鼻炎困擾。

鼻黏膜|目錄 + 快速連結

鼻黏膜

我們的鼻腔內部覆蓋著一層薄層組織,那就是鼻黏膜。Photo from iStock

我們的鼻腔內部覆蓋著一層薄層組織,那就是鼻黏膜,這層組織也是我們呼吸系統的第一道防線。首先,鼻黏膜能對吸入的空氣進行加溫與濕潤,確保進入肺部的空氣溫度與濕度適宜,有效保護我們的呼吸道。其次,鼻黏膜富含血管與神經,可感應外界刺激,並有助於精準調節鼻腔內的環境。更關鍵的是,鼻黏膜上的腺體會持續分泌黏液,這些黏液如同天然濾網,能有效捕捉空氣中的灰塵、細菌及其他異物,阻止它們進一步侵入呼吸道。因此,維持鼻黏膜的健康,對於確保正常的呼吸功能與嗅覺功能至關重要。

鼻黏膜腫脹症狀|普通的鼻塞都可能是症狀

鼻黏膜腫脹是鼻腔內黏膜因發炎、過敏或刺激而出現的暫時性腫大,會造成氣流受阻與呼吸不順。Photo from iStock

鼻黏膜腫脹是鼻腔內黏膜因發炎、過敏或刺激而出現的暫時性腫大,會造成氣流受阻與呼吸不順。當黏膜血管充血、組織水腫時,就會出現鼻塞、頭悶、流鼻水或嗅覺下降等症狀,是鼻炎與鼻竇炎常見的不適表現。

  • 鼻塞與呼吸不順:鼻腔感覺被堵住,空氣難以通過,導致呼吸不暢,嚴重時甚至會壓迫臉部組織。
  • 頭部與臉部疼痛:眼睛周圍、臉頰、鼻梁或前額常出現脹痛與壓迫感,讓人覺得沉重不適。
  • 鼻涕倒流:若鼻涕太濃或未及時排出,容易倒流至喉嚨,引起喉嚨異物感、咳嗽,甚至誘發鼻竇炎、咽喉炎或支氣管炎等併發症。

鼻黏膜腫脹原因|容易過敏者要特別小心

當我們的鼻黏膜接觸到過敏原,例如塵蟎、花粉、動物皮屑等,可直接刺激鼻黏膜,導致充血及腫脹。Photo from iStock

鼻黏膜腫脹,主要是因發炎反應引起,這種現象在感冒、過敏性鼻炎及鼻竇炎患者中非常常見。

  • 當我們的鼻黏膜接觸到過敏原,例如塵蟎、花粉、動物皮屑等,可直接刺激鼻黏膜,導致充血及腫脹。
  • 環境刺激物,像是煙霧、化學氣味、冷空氣或是劇烈的溫度變化,也可能引發鼻黏膜充血。
  • 在某些情況下,鼻中隔彎曲、鼻息肉或肥厚性鼻炎等結構異常,也可能造成鼻黏膜長期腫大。
  • 神經反射作用可使鼻黏膜血管充血,當遇到冷或刺激時,鼻黏膜會腫脹以調節空氣溫度,這是身體的一種保護機制。長期充血可能導致鼻黏膜彈性疲乏,進而形成持續性腫脹,嚴重影響呼吸通暢。

鼻黏膜腫脹怎麼辦|6種居家解決方法

類固醇鼻噴劑能局部減少黏膜發炎與血管擴張,有助於控制腫脹、緩解鼻塞。Photo from iStock

以下方法為日常可操作的緩解措施,適用於輕度到中度的鼻黏膜腫脹或鼻塞情況,若症狀持續惡化應儘速就醫:

方法 原理與使用方式 注意事項/限制
生理食鹽水沖水/噴霧 使用輕度生理鹽水沖洗鼻腔,能稀釋黏液、沖走過敏原,緩解腫脹。 每天 1–2 次即可。選擇無菌或煮滾過冷卻水,避免過度沖洗。
類固醇鼻噴劑 局部減少黏膜發炎與血管擴張,有助於控制腫脹、緩解鼻塞。 長期使用需諮詢醫生、遵從療程建議。
減充血噴劑 / 口服減充血劑 臨時縮血管作用,減少黏膜腫脹,短期有效緩解鼻塞。 不宜連續使用超過 3–4 天,以免反彈性鼻塞(「反彈腫脹」現象)
蒸氣吸入 / 熱敷 吸入蒸氣可潤濕黏膜、降低黏液黏稠度;熱敷可促進局部血液循環,緩解充血。 蒸氣不宜過熱,避免燙傷。熱敷時間以每次 5–10 分鐘為宜。
環境濕潤 / 加濕器 保持室內空氣濕度可防止黏膜過度乾燥、減少刺激。 濕度過高也可能促進黴菌滋生,需適度控制。
適度補水與清淡飲食 淡飲食多喝水、維持體液平衡,有助減少黏液濃稠度,緩解充血。避免辛辣、刺激性食物。 對於嚴重炎症或感染型腫脹,僅靠補水與飲食改善可能不夠。

鼻黏膜發炎

鼻黏膜發炎,也可稱為「鼻炎」,是鼻腔內黏膜組織因各種刺激或感染而出現炎症反應。Photo from iStock

鼻黏膜發炎,也可稱為「鼻炎」,是鼻腔內黏膜組織因各種刺激或感染而出現炎症反應。當黏膜血管擴張、血液流量增加、滲出液體加多,就會產生紅腫、腫脹、分泌物增多等現象。這種炎症若持續不消,可能進一步擴及鼻竇部位,引發鼻竇炎。

鼻黏膜發炎可分為急性與慢性兩種形式。急性常因病毒感染(如感冒)引起,症狀較劇烈但一般在數日或一兩週內改善;慢性則可能持續 12 週以上,並可能伴隨鼻息肉、黏膜肥厚等併發症。

鼻黏膜發炎症狀|8大症狀要注意

當鼻黏膜發炎時,一系列的不適症狀便會隨之而來,這些症狀或可影響日常生活,甚至降低工作與學習效率。

  • 呼吸困難:鼻黏膜腫脹會使得鼻腔通道狹窄,造成呼吸困難,這在感冒、過敏及鼻竇炎中極為常見。
  • 流鼻水:這是因為發炎刺激黏膜分泌過多黏液所致,導致鼻涕增多。
  • 打噴嚏:往往是鼻黏膜受到刺激時的反射動作,常伴隨過敏或感染。
  • 鼻癢及鼻部不適:這是黏膜發炎引起的神經敏感,導致癢感或灼熱感。如果腫脹嚴重或伴隨鼻息肉,可能阻礙嗅覺神經功能,進而導致嗅覺減退或喪失
  • 頭痛:部分患者還可能感到頭痛及面部壓迫感,這是鼻黏膜腫脹壓迫鼻竇所致的疼痛與不適。
  • 長期鼻塞:長期鼻塞會導致常使患者改用口呼吸,進而造成口腔乾燥。
  • 鼻黏膜充血:鼻黏膜充血呈現紅色腫脹狀,這是鼻黏膜發炎的明顯表徵。慢性發炎可導致鼻內膜非癌性腫塊,即鼻息肉的形成,這會進一步阻塞氣道。
  • 黏膜發炎及腫脹:可阻礙黏液排出,進而增加鼻竇感染的風險,容易引發鼻竇炎。即使是非過敏性鼻炎患者,也可能因為環境刺激或神經反應過度而出現類似症狀。

鼻黏膜發炎原因|環境、天氣、生活作息都是原因之一

感冒是最常見的元兇,病毒會讓鼻黏膜腫脹、分泌物增加。Photo from iStock

造成鼻黏膜發炎的原因很多,最常見的是感染、過敏與外在環境刺激。

  • 感染因素:感冒是最常見的元兇。病毒會讓鼻黏膜腫脹、分泌物增加;若鼻涕滯留太久,細菌也容易繁殖,進一步引發細菌性鼻炎或鼻竇炎。
  • 過敏反應:塵蟎、花粉、黴菌、寵物毛髮等都是常見過敏原,接觸後身體會釋放發炎物質,引起鼻塞與流鼻水。若本身是過敏體質,更容易反覆發作。
  • 環境與刺激物:空氣污染、二手煙、天氣驟變、乾冷空氣等都會刺激鼻腔;有時辛辣食物、化學氣味、甚至壓力或捱夜,也會讓鼻黏膜發炎。
  • 結構與健康因素:像鼻中隔彎曲、鼻息肉或腫瘤等鼻腔結構問題,可能阻塞氣流、讓鼻竇無法順利排出。其他如糖尿病、免疫力低下或長期服藥,也會增加發炎風險。

簡單來說,從外在刺激到身體狀況,都可能影響鼻黏膜的健康,一旦發炎沒及時處理,就容易變成長期困擾。若你持續受鼻黏膜問題困擾,強烈建議諮詢專業醫生,獲取個人化建議。

Text : UrbanLife Health Editorial
Photos : UrbanLife Health Editorial

📍 Follow我們的IG urbanlife.hk

🔔 訂閱我們的 Youtube頻道 UrbanLifeHealth生活新態度

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