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健腦方法】踩單車返工可防腦退化?大型研究:阿茲海默症風險降22%、惟步行竟增風險?
要預防腦退化,除了從飲食和生活習慣入手,我們每日的通勤方式,或許也是守護大腦健康的關鍵一環。國際權威期刊《美國醫學會期刊》(JAMA Network Open)近日發表的一項大型研究便指出,一種結合了心肺鍛鍊與身心協調的運動,或有助大幅降低罹患阿茲海默症的風險。
13年追蹤研究:踩單車與腦退化的顯著關聯
該研究分析了「英國生物銀行」中,一群年齡介乎40至69歲的參與者數據,並進行了長達13年的追蹤。在研究期間,共有8,845人罹患失智症,當中3,956人確診為阿茲海默症。
研究結果顯示,與主要靠駕車或乘搭公共交通工具的人士相比:
- 經常踩單車的人士:其罹患各類失智症的風險,降低了19%;而罹患阿茲海默症的風險,更顯著下降了22%。
- 混合模式(單車搭配其他交通方式)的人士:同樣觀察到風險下降的趨勢。
研究團隊進一步分析發現,經常踩單車的人士,其大腦中負責記憶與學習的關鍵區域——「海馬迴」,體積亦相對較大,而海馬迴的萎縮,正與失智症的發展密切相關。
令人意外的發現:步行與阿茲海默症風險
然而,研究中亦出現了一個令人意外的結果:雖然步行者的整體失智症風險,降低了6%,但其罹患阿茲海默症的風險,反而增加了14%。
研究人員推測,這很可能並非因為步行本身會增加風險。相反,可能是因為部分本身已存在早期神經退化徵兆(如平衡感或駕駛能力下降)的參與者,更傾向於放棄駕車,而選擇步行作為主要的出行方式所致。
專家提醒與安全貼士
美國麻省總醫院的專家Dr. Sanjula Singh指出,這項研究屬於「觀察性分析」,僅能顯示踩單車與失智症風險降低之間,存在著「關聯性」,而無法直接證明兩者具有「因果關係」。
儘管如此,研究結果仍建議,每週踩單車一至數次,或對腦部健康帶來正面幫助。針對長者與初學者,專家亦提出了四大安全貼士:
- 從短程、安全的單車徑開始。
- 務必佩戴安全帽,並使用反光裝備與車燈。
- 夜間騎行時,應選擇光線充足的路線。
- 必要時,應結伴同行。
Text : UrbanLife Health Editorial
Photos : UrbanLife Health Editoria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