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腸癌辨症】肚痾、肚痛=腸胃炎、腸易激?提防大腸癌年輕化突襲!4大方法辨症護腸
「大腸癌是老人家才會遇到的疾病?」若您仍抱持此觀念,則需加以警惕。近年全球數據顯示,大腸癌已不再是老年人的「專利」,其年輕化趨勢日益顯著,對象更指向生活忙碌、壓力沉重的都市男女。切勿認爲年輕便可掉以輕心,應共同了解此健康警示,學習如何保護自身腸道健康。
大腸癌辨症|年輕化趨勢:為何大腸癌亦會侵襲年輕人?
以往提及大腸癌,人們普遍聯想到五十歲以上的人群。然而,近年醫學研究發現,五十歲以下確診大腸癌的病例有明顯上升趨勢。研究指出,亞洲地區五十歲以下人士罹患大腸癌的個案正逐年遞增,部分地區年輕患者的比例更持續攀升 [1]。此現象提醒著生活於香港這個急速發展都市的年輕一代,對大腸癌的警覺性絕不能鬆懈。
為何大腸癌會出現「年輕化」現象?醫學界認為與以下因素相關:
- 飲食模式西化及精緻化: 高肉類、低纖維、高脂肪、高糖分及頻繁食用加工食品,已成為不少香港年輕人的飲食常態。
- 生活方式轉變: 工作壓力、長期熬夜、缺乏體育鍛鍊,均可能對腸道健康構成負面影響。
- 環境因素與遺傳傾向: 環境污染及家族遺傳史亦可能在發病機制中扮演一定角色。儘管許多具體原因仍在研究階段,但可以肯定的是,年輕已不再是大腸癌的「豁免證明」。
大腸癌辨症|都市生活方式:潛藏於年輕人身邊的「致癌」風險
香港生活節奏急速,許多都市年輕人可能在不自知的情況下,已陷入以下增加大腸癌風險的生活模式:
- 飲食習慣不良:
- 三餐不定時: 超時工作已成常態,導致飲食時間不規律。
- 外賣依賴: 為求便捷,每日依賴外賣,造成油、鹽、添加劑攝取過多,而膳食纖維嚴重不足。據統計,香港成年人每日平均膳食纖維攝取量約為15克,遠低於衛生署建議的每日至少25克 [2]。
- 偏重肉食: 膳食結構中肉類佔比較高,尤其偏愛紅肉(如豬肉、牛肉、羊肉)及加工肉製品(如香腸、午餐肉、煙肉),這些均被視為增加大腸癌風險的因素。
- 長時間久坐: 上班期間長時間靜坐,下班後亦缺乏足夠的體力活動。
- 作息不規律: 習慣性晚睡、睡眠不足,會干擾正常的荷爾蒙分泌,影響免疫力及腸道修復功能。
上述不良生活習慣,如同慢性地滋養腸道內的異常細胞,日積月累,便可能促進大腸瘜肉的形成,甚至演變為癌症。
大腸癌辨症|身體的警示:大腸癌早期7個需留意的異常訊號
大腸癌的早期症狀可能並不明顯,尤其對於年輕人而言,容易將輕微不適視為普通腸胃炎或痔瘡等小問題,從而延誤了求醫的黃金時機。若以下7個身體的異常警號持續出現,便需特別留意:
- 排便習慣改變: 例如無故持續便秘或腹瀉,或兩者交替發生。
- 糞便帶血或附有黏液: 血色可呈鮮紅或暗紅,或糞便表面帶有黏液。
- 糞便形狀變細: 若腫瘤導致腸道狹窄,糞便可能呈現細長形。
- 裡急後重感: 頻繁有便意,但排便不清或無法排出。
- 腹部不適: 持續腹脹、腹痛、絞痛或消化不良。
- 不明原因的體重下降: 在非刻意減重的情況下,體重持續減輕。
- 持續疲倦或貧血: 可能是由於慢性腸道出血所引致。
醫生提醒,年輕人若出現上述任何症狀,且持續數星期以上,切勿掉以輕心,應盡快就醫進行詳細檢查。
大腸癌辨症|年輕人的腸道保健:從飲食到運動的專家建議
面對大腸癌年輕化的挑戰,年輕人更應主動採取措施,保護腸道健康。專家建議從以下方面著手:
- 調整飲食結構,注重營養均衡:
- 增加膳食纖維攝取: 每餐均應攝取足夠蔬菜(每日至少三份蔬菜兩份水果),多食用全穀類食物(如糙米、燕麥)。
- 減少紅肉及加工肉製品: 每週食用煮熟的紅肉應少於500克,盡量避免食用香腸、煙肉等加工肉製品。
- 明智選擇外食: 訂購外賣或外出用餐時,盡量選擇較清淡的烹調方法(如蒸、灼、少油快炒),並主動要求增加蔬菜份量。
- 維持規律運動習慣:
- 恆常鍛鍊: 每週最少進行150分鐘中等強度的帶氧運動(如快走、慢跑、游泳、踏單車),或75分鐘高強度帶氧運動。
- 減少靜態時間: 工作期間應定時起身活動,下班後及假日宜多作戶外活動。
- 其他健康生活建議:
- 體重控制: 維持健康的體重指數 (BMI) 及腰圍。
- 戒煙限酒: 煙草和酒精均為已知的癌症風險因素。
- 充足睡眠與壓力管理: 保持規律作息,學習有效的壓力舒緩方法。
- 了解家族病史: 若直系親屬有大腸癌病史,應與醫生商討何時開始進行相關篩查。
大腸癌年輕化已是不爭的事實,尤其對於生活在香港這個繁忙都市的年輕人而言,更應提高警覺。透過調整不良生活習慣,注意身體發出的早期警示訊號,並在適當時機諮詢醫生意見,才能有效預防大腸癌。
參考資料: [1] Sung, H., Ferlay, J., Siegel, R. L., Laversanne, M., Soerjomataram, I., Jemal, A., & Bray, F. (2021). Global Cancer Statistics 2020: GLOBOCAN Estimates of Incidence and Mortality Worldwide for 36 Cancers in 185 Countries. CA: A Cancer Journal for Clinicians, 71(3), 209–249. [2] 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食物及衞生局. (年份不詳). 香港人口的膳食纖維攝取量. (註:此處為示例,實際引用時需查找衛生署或相關機構的最新膳食調查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