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wnload UrbanLife 健康新態度 app
【愛滋病治療】調查:逾半受訪HIV病毒感染者有2種以上共病 盼治療方案「有得揀」

【愛滋病治療】調查:逾半受訪HIV病毒感染者有2種以上共病 盼治療方案「有得揀」

健康資訊 醫療新聞
By Pinky on 08 Aug 2023
Digital Content Writer

愛滋病病毒(HIV)會導致各種慢性疾病,感染人士所面對的健康挑戰更為嚴峻。早前一項調查發現,超過半數受訪患者同時患有兩種或以上慢性共病,約六成因健康狀況而出現情緒問題。醫學界強調,HIV患者的共病問題嚴重,患者必須採取有效治療,才能控制病情;病人調查結果顯示,愛滋病患者希望治療方案「有得揀」,令他們用藥更方便,也毋須擔心被人知悉患者身份。

病人調查結果顯示,愛滋病患者希望治療方案「有得揀」,令他們用藥更方便,也毋須擔心被人知悉患者身份。

HIV是什麼?

HIV是人類免疫缺乏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會透過體液在人與人之間傳染,攻擊人類免疫系統,使其無法正常運作。HIV亦會破壞幫助身體抵抗病毒的白細胞—CD4 T細胞,當CD4 T細胞越少,免疫系統便越弱。感染HIV後,患者不一定會立即出現病徵,因病毒潛伏期可長達十年甚至更久,若HIV感染者沒有得到妥善治療,即CD4 T細胞計數低於200時,或者出現嚴重的感染或癌症,就可以診斷為愛滋病。

感染及傳染病科專科醫生徐詩駿引述數據指,目前本港HIV患者人口達11737名,而單在2022年,便新增409名患者,男女比例為5:1。HIV的傳播途徑主要包括與帶有愛滋病 病毒的人有不安全性接觸、共用染有愛滋病病毒血液的注射工具或個人物品(如剃鬚刀)、帶有愛滋病病毒的母親在懷孕或分娩時將病毒傳染給嬰兒。

調查:本港逾半HIV感染者有兩種或以上共病

愛滋寧養服務協會早前進行調查,訪問110位HIV感染者,當中超過一半為50至69歲。近半受訪者透露,他們患有一種慢性疾病,超過三成表示患有兩種,近兩成患有三種,近半成人更患有四至六種,最常見的慢性共病為高膽固醇且已須要用藥,佔近三成:其次則為高血壓且已須要用藥,亦佔近三成:第三則為糖尿病且已須要用藥,佔近一成半。其餘的則包括肝功能障礙、腎功能障礙、精神科疾病等,同樣大多數亦已須要用藥。

同時,超過四成患者因自己的健康狀況及長期病患,而感到不開心及孤獨,三成則因而擔心受到差別待遇。受訪者表示,最難處理的事情是:

  1. 擔心HIV患者的身份被識別
  2. 因日常生活影響如工作忙碌、照顧家庭等而忘記服藥
  3. 藥物副作用

HIV感染「有藥可醫、有法可控」

徐詩駿醫生強調,HIV感染是「有藥可醫、有法可控」,而相關共病亦如是,現時雖然仍未有根治愛滋病的方法,但已有抗病毒藥物可抑制病毒複製至檢測不到的水平。如能持續抑制病毒至無法檢測的水平長達最少六個月,就不會透過性接觸傳播愛滋病病毒。相反,不定時服藥可引致病毒對藥物產生抗藥性。抗藥性即藥物降低其能力去對抗愛滋病病毒,使藥效降低。通常由病毒的變異引起的。抗病毒藥物亦可預防和治療因缺乏正常免疫力而引發的「機會性感染」,即HIV感染者的免疫能力下降時乘虛而入的感染,如肺囊蟲肺炎和結核菌感染等。

醫學界早年已研發出俗稱「雞尾酒療法」或者「混合療法」的抗病毒混合治療 (cART),是目前愛滋病標準療法,旨在選取兩種或三種抗病毒藥物,並且需每天服用,亦可稱為二藥方案或三藥方案。然而,對於年紀漸大並同時面對慢性共病威脅的感染者,「混合療法」卻增加治療難度。因某些HIV感染者需同時治療其共病,導致其服用藥丸數量或達數粒,此舉或引致藥物相互作用,增加藥物毒性,令患者產生不良反應。

有見及此,新型抗病毒藥物將兩種或三種藥物成分融合於一顆口服複方藥丸內,除了能為患者提供便利,更能有效減省服用藥丸數量,從而減低患者有可能出現的漏服情況、藥物相互作用及藥物毒性,提升治療風險收益比。徐詩駿醫生亦引用研究數據,指出二藥方案的成效與三藥方案相約,患者可選擇二藥方案作為治療首選,同時二藥方案亦能減少體重增加情況、降低對腎臟影響及維持骨骼健康。

徐詩駿醫生補充,避免共病出現亦是治療HIV感染的重要一環,而HIV患者需維持良好的生活習慣,包括均衡飲食、勤做運動及戒煙等,避免出現或致使慢性病惡化,並配合適當的藥物治療,HIV感染情況便能受控。

患者心理關口成治療關鍵

不過,事實上,很多HIV感染者雖然明白藥物有效,但始終未能突破心理關口,因此治 療的關鍵,其實是在於患者能否獲得有效且方便的藥物,令他們不再擔心別人因其用藥習慣,而得悉他們患有HIV,讓他們安心、持續、依從用藥。

早前一項HIV感染者調查顯示,不少感染者期望治療方案『有得揀』,當中近六成受訪者表示,希望從現時所用的口服藥物,轉至針劑藥物,令他們的生活更便利,亦毋須再擔心被人發現。

Text : UrbanLife Health Editorial
Photos : UrbanLife Health Editorial

📍 Follow我們的IG urbanlife.hk

🔔 訂閱我們的 Youtube頻道 UrbanLifeHealth生活新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