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wnload UrbanLife 健康新態度 app
【生蛇Q&A】痛過生仔?病發時猶如被火燒、被刀割?帶狀皰疹成因+症狀+高危一族

【生蛇Q&A】痛過生仔?病發時猶如被火燒、被刀割?帶狀皰疹成因+症狀+高危一族

醫療專欄 專科醫生
By Giann on 20 Jun 2023
Deputy Managing Editor
人生無需太完美,健康快樂最重要。期待與您一起實現健康生活新態度。

老年病年輕化趨勢逐漸出現,不僅是糖尿病高血壓,連這種病都出現了年輕化趨勢!這是一種病發時伴隨如火灼燒、如電刺骨、如刀割肉般疼痛感受的傳染性疾病,在醫學上更是和孕婦分娩的疼痛相提並論,這種痛來自「生蛇」,就是所謂帶狀皰疹!

Text:臨床腫瘤科專科李慧妍醫生

生蛇Q&A|目錄+快速連結

有患者認為帶狀皰疹疼痛的程度比術後或分娩疼痛更劇烈。更有大約10%到15%的患者在皮疹痊愈後,仍舊會遺留難以忍受的神經疼痛,即帶狀皰疹後神經痛。

一、「生蛇」痛過生仔?

沒有經歷過「生蛇」的人不知道這種病疼起來多麽要命,經歷過的人都能體會到這種深入骨髓的疼痛。根據一項調查顯示,98%的帶狀皰疹患者出現過急性疼痛,其中91.8%的患者為中至重度疼痛;有患者認為帶狀皰疹疼痛的程度比術後或分娩疼痛更劇烈。更有大約10%到15%的患者在皮疹痊愈後,仍舊會遺留難以忍受的神經疼痛,即帶狀皰疹後神經痛。發生後遺神經痛的患者有一半都在60歲以上,不少長者為此飽受折磨。

二、帶狀皰疹是什麼?

如此折磨人的帶狀皰疹究竟是什麽病?「生蛇」其實是由水痘-帶狀皰疹病毒引起的急性感染性皮膚病,由於皮疹呈帶狀分佈,所以叫帶狀皰疹,這類疾病具有一定的傳染性。通常是幼兒時期曾患水痘的緣故,導致體內仍然會潛伏帶有水痘-帶狀皰疹的病毒,一般會隱藏在脊髓後跟神經節或顱神經感覺神經節裏面,等到人體免疫力低下的時候,病毒就有可能被再次「激活」,引發帶狀皰疹。根據研究顯示,50歲以上的中老年人感染帶狀疱疹病毒的可能性最大,年齡是帶狀疱疹最重要的危險因素,並且身體各個部位都有可能引發病症。

三、帶狀皰疹有什麼症狀?

帶狀皰疹往往開始會出現紅疹並伴有搔癢,很容易讓人誤以為是蚊蟲叮咬,但一般兩三天以後,就會出現非常典型的簇集性水皰。還有很多患者在發疹之前會表現出輕度乏力、低熱的症狀,患處會表現出灼熱感以及疼痛感,常見於肋間神經、頸神經、三叉神經等部位,也就是最常見的部位是胸背部。身體的其他部位也可能出現這種症狀,如面部和眼周。

相關疼痛常集中於身體的一側,痛點部位不固定,呈閃電針紮、撕裂燒灼、觸電般疼痛。這種疼痛可以出現在皮疹之前,也可以伴隨着皮疹而出現。皮疹成簇的丘皰疹和水皰沿着單側神經支配的區域帶狀分佈,但越過身體的中線到對側。

四、為什麼會發生帶狀皰疹?

年齡增加導致的免疫功能下降是引起帶狀皰疹的主要誘因。

帶狀皰疹是由水痘帶狀皰疹病毒引起的急性炎症性皮膚病,而人是水痘帶狀皰疹病毒的唯一宿主,病毒經呼吸道黏膜進入血液形成病毒血症,發生水痘或呈隱性感染,病毒可長期潛伏在神經節內。當機體受到某種刺激(如創傷、疲勞等)導致抵抗力下降時,病毒被激活,在該神經支配區域的皮膚產生水皰。

如果你經常熬夜,不注意飲食健康,免疫力下降也會增加引發「生蛇」的機會。

五、帶狀皰疹的6個病發特點

1、年幼年長都有可能發病,以成人多見且症狀較重;
2、四季皆能發病,以春秋季和潮濕天居多;
3、人體任何部位都可能出現皰疹,以軀幹及面部最常見;
4、發病就伴有疼痛,皰疹結痂後部分患者還會延續疼痛;
5、水皰和皮損多沿某一周圍神經分佈,排列成帶狀發生於身體一側,不超過軀體中線
6、劇烈的疼痛會使患者出現抑鬱、焦慮等不良情緒。

六、出現帶狀皰疹該怎麼辦?

出現帶狀皰疹一定要及時就醫,保持感染區域乾淨,乾燥並且盡量暴露於空氣。不要搔癢或弄破水皰。如果因疼痛而無法入睡,試着用一條整潔乾淨的彈力繃帶捆綁該區域。有的患者皮膚上可能會出現大皰、血皰,甚至糜爛,但是不要緊張,然而只要治療得當,10天左右即可痊癒,治癒後一般不會復發。

預防帶狀疱疹最好的方法當然還是接種帶狀疱疹疫苗,俗稱「蛇針」。無論有沒有出過水痘或「生蛇」,都可以打「蛇針」,疫苗建議50歲或以上人士或者19歲或以上因疾病或治療而導致或將導致免疫系統減弱的成年人接種。不過以下幾類人不建議接種疫苗:

  • 對疫苗敏感人士
  • 免疫力欠佳(如癌症和愛滋病患者、長期服用高劑量類固醇人士)
  • 孕婦或準備懷孕女士,而且打蛇針星期內于可懷孕
  • 正進行化療的病人
  • 未接受治療的肺結核患者
  • 發燒38.5°C或以上人士,待退燒後才打蛇針

帶狀疱疹疫苗能有效減低「生蛇」的機會﹐即使不幸「生蛇」﹐亦都可以減低發病的嚴重程度及減少出現併發症的機會,以及減輕後遺神經痛帶來的痛楚。但除了接種疫苗外,日常飲食方面也要注意,忌食油膩、海鮮及蛋類,也盡量避免食用家禽,吃些清淡的食物。同時保證充足作息時間,堅持運動,定期體檢,悉心呵護自己的身體!

Text : UrbanLife Health Editorial
Photos : UrbanLife Health Editorial

📍 Follow我們的IG urbanlife.hk

🔔 訂閱我們的 Youtube頻道 UrbanLifeHealth生活新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