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港性教育嚴重脫節 教材不合時宜且缺師資培訓 過時資訊代代相傳 應聚焦男女雙重防護保障學生避免「無限輪迴」
隨著社會風氣進步,時下青年人處理性關係的方法不可同日而語,惟香港的性教育課程卻未有與時俱進,學校更缺乏適合現今青年人的教材及專業的師資培訓,導致香港的性教育嚴重脫節。提供全面性教育的機構糖不甩總監蔡薳縈表示,該機構在2022年到訪超過50間學校,為逾8000學生人次舉辦性教育工作坊,發現學生普遍對性知識,特別正確避孕措施存有很多誤解,「兩個安全套更安全、清洗陰道可避孕、不同姿勢性交可減低懷孕風險仍都是經常聽到的謬誤。」蔡薳縈認為現代性教育課程須由過往以不鼓勵青年發生性行為的觀念,改變至灌輸正確的避孕及性知識 ,例如不同避孕方法的利弊及成效,讓同學有能力作出知情決定(informed choice),選擇合適自己的方法,同時更要令男女同學皆明白採取雙重防護的原因及其重要性,從根本降低避免意外懷孕的機會。
蔡薳縈補充,老師因缺乏專業培訓,或未能向同學灌輸正確的性知識,若社會繼續忽視老師培訓的議題,只會令香港性教育陷入「錯誤輪迴」。香港性教育落伍,令錯誤的訊息亦繼續影響青年人的下一代,將錯誤代代相傳,對社會造成深遠的影響。
性教育課程須與時並進 讓正確性知識「易入口」
政府在1986年推出首份《中學性教育指引》,並於1997年修訂為《學校性教育指引》,惟該指引在2018年在教育局下架。早前亦有智庫發表研究報告,歸納出中學生性知識貧乏的五大原因,分別為性教育指引久未更新、校本主導以致性教育不被重視、性教育課時不足、老師欠缺性教育知識及教育技巧,和性教育內容保守。蔡薳縈指出,香港學校缺乏與時並進的教學資源,說教方法亦不合時宜,建議用新穎方法讓性知識「易入口」,並啟發青年人批判思考,協助他們作出知情決定(informed choice)。「過往的性教育主要鼓勵學生不應發生性行為,往往讓學生反感,作用不大。我們應從學生第一身角度出發,以互動開放形式教育他們性行為的後果及保護自己的方法。」蔡薳縈補充,學生對性教育工作坊的道具示範環節最感興趣,並會就不同的避孕方法,如安全套、安全期計算及避孕藥等的資訊的積極提出發問,「避孕套除了用來避孕,其實更主要是能夠預防性病,同學也知道有很多因素會影響避孕套成效,甚或聽過使用避孕套也懷孕的故事,男生們亦會關心女性避孕方法,如避孕藥及子宮環的成效與副作用,希望可以確保成功避孕同時亦可保護女生。」
蔡薳縈指出學生因缺乏獲取正確性知識渠道,對正確避孕知識存有很多誤解,「我們透過解答林林總總的問題向同學灌輸正確的性知識,例如使用兩個安全套或灌洗陰道均不是有效的避孕方法、準確計算安全期並不容易(不是前七後七般簡單)、解釋服用避孕藥不會導致不育或變肥,但要定時服用避孕藥及正確使用安全套。」
她最後補充,許多同學認為由一方採取避孕措施則已經足夠,而我們則積極教育他們避孕是男女的共同責任,雙方都應好好了解不同方法,並採取適當的避孕措施,保護自己。
大專生乏避孕知識更增意外懷孕風險 應及早開展性教育
香港性教育課程不但需要大刀闊斧改革,而且應及早從小開始教育正確的性知識。糖不甩在2022年到訪超過50間學校,為逾8000人次學生舉辦性教育工作坊,過往亦曾到大學舉辦工作坊及接獲大學生的求助。蔡薳縈指出,有大學生反映在中學時期已經沒有接受性教育,想不到大學亦沒有性教育課程,自己亦因尷尬不敢向師長發問,最終只依靠朋輩及網上獲取不準確的性知識,「我們不乏大學生求助,因誤信網上資訊,沒有採取正確避孕措施,最終意外懷孕。大學生意外懷孕不僅要承受不同的生活壓力,或要停學處理懷孕,影響心理健康、學業及人生規劃。」
「此外,曾有外國到港留學生對我們工作坊的內容感到驚訝,因為他們早就接受相關的性教育課程,想不到香港大學生竟然對避孕知識一知半解。」蔡薳縈指社會不能期望大學生是成年人自然會學懂正確的性知識,建議政府應盡早開展性教育課程,讓同學在不同的年齡接受恰當的性教育。
增加資源培訓老師 避免錯誤知識無限輪迴
除了改革教學資源及課程,師資培訓亦十分重要,平機會早前的報告指出,學校平均指派了 21.9%教職員教授性教育,但平均只有 4.7%教職員曾修讀有關性教育的專業發展課程。此外,95.3%學校沒有向負責教授性教育的教職員施加任何培訓規定。蔡薳縈指出,學校及老師也想接受性教育專業培訓,但卻欠缺資源及時間,「有一些十分有心的老師也犧牲私人時間,找我們提供培訓,讓他們可以掌握最新及全面的教學方法。」蔡薳縈指出,當老師未能全面掌握正確性知識,對不同的避孕方法也一知半解時,不僅是學生汲收錯誤性知識,而他們亦會將錯誤的資訊教育下一代,令到錯誤代代相傳,陷入錯誤的「無限輪迴」。為了更深入了解最新的性知識,糖不甩亦會邀請醫護人士如婦科醫生進行內部培訓,如增進同事對荷爾蒙避孕方法對身體的影響等。同時建議教育局應規定每間學校負責性教育課程的教職員也應接受專業的培訓,並向每所學校提供資助,尋求專業的支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