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臟移植】對捐肝者有何影響?換了肝=一勞永逸?25歲港女換肝手術經歷全公開
本港不時都會出現急性肝衰竭、急需換肝等緊急呼籲個案,患者由數個月大的嬰兒到長者都有。肝臟一旦衰竭,就要在一周內,甚至更短時間的內接受肝臟移植,否則有可能死亡。患者的生命有危險,但你又知道作為捐肝者的其實都有一定風險嗎?25歲的Jessica早前就經歷過換肝手術,並拍片跟大家分享由被告知爸爸要換肝、她自願捐肝、當中一系列的檢查、手術、術後的心路歷程。
而雖然最後Jessica爸爸因換肝後因併發症而離世,但她亦沒有後悔當時捐肝的決定。今次的經歷亦令她感受很深:「一個人的健康並不足夠,記得要同時關注家人和身邊人的健康。活在當下,好好珍惜身邊的人。」
Photo from JESSICA CHU YouTube Channel
肝臟有甚麼作用?
肝臟的功用是製造及分泌膽汁至膽囊, 以便排出腸道乳化脂肪。肝臟亦會重製已吸收的脂肪, 以便運輸脂肪到皮下組織。當你長期捱夜、長期喝酒或用藥不當時,就有可能影響肝臟,導致肝炎、肝癌及出現肝硬化等等疾病。
肝臟有問題時會出現不同併發症,繼而導致肝昏迷,令肝功能停止運作,造成其他器官衰竭再陷入生命危險,這時就必需要換肝續命。
曾換肝予爸爸的Jessica表示,香港公立醫院中只有瑪麗醫院能做到活肝移植手術,且經驗較豐富。而肝臟移植手術屬於高風險大型手術,須由兩組醫生團隊同步協助進行手術。捐贈者手術需進行8小時手術,而受贈者則需12小時。
除了活肝移植外,其實亦有屍肝移植。所謂屍肝移植,就即是腦死患者的肝臟。Jessica解釋輪候程序指,當病人被判斷要進行肝移植手術時,就會被編入中央輪候名冊之中,按照血型、輪候時間、緊急程度分配。
Photo from JESSICA CHU YouTube Channel
Jessica坦言,本港很多人都抗拒進行死後器官捐贈,過往幾年香港屍肝捐贈甚少,有數據指出,等候換肝病人有40%因等不到屍肝而死亡,而在深切治療部的患者就只有10%能及時得到屍肝捐贈。要在一日內等到屍肝,Jessica形容為「難過中六合彩」。
換了肝=一勞永逸?
進行活肝移植手術受贈者成功率高達90%,而剩下的10%則是嚴重併發症死亡。嚴重併發症包括肝動脈、肝靜脈、門靜脈栓塞、腎衰竭、肝功能遲緩、肺部血液感染等等不同因素併發症,而併發症發生機率則為30%。簡單來說,捐肝最後亦有機會「救唔返」。然而,Jessica表示,大家千祈不要認為自己的付出是白費的:「至少你是盡了力換取一個機會。」
Photo from JESSICA CHU Instagram
患者在換了肝後需好好改善生活習慣,亦需要服用抗排斥藥,定期回肝臟移植科覆診才可以維持新肝臟健康。Jessica分享了一個她聽過的真實案例,指曾經有受贈者不珍惜重生機會,換肝後還是又煙又酒,作息不定時,不好好對待自己的新肝,最後不到兩年再度毁了肝臟,因肝衰竭離世。
手術對捐肝者有何影響?
捐肝者手術死亡風險只有0.1-0.5%,約20%機會會出現併發症,包括傷口感染、出血、膽管問題、肝衰竭、肺炎或其他併發症。手術後大概需住院一星期,停工至少6-8星期或以上(建議3個月)。Jessica指出,手術後會造成外科手術帶來的不適及痛楚,她亦展示出自己手術後長22cm的疤痕,憶述指在術後初期會痛,但不是「要生要死」的那種痛,醫院會處方止痛藥,直言「捱過就得」。
Jessica提醒,在手術一年內都不能喝酒、吃中藥補品,禁止做任何傷肝事情。
Photo from JESSICA CHU YouTube Channel
沒有膽囊對身體有何影響?
膽囊作用為有濃縮和儲存膽汁。膽汁溶解脂肪及酒精,肝會不斷分泌膽汁,流進膽囊中儲存,並在需要時將膽汁送進消化道以協助消化脂肪。由於Jessica是捐右肝部分,所以膽囊都會一併切除。當身體沒有膽囊時,進食油膩食物會較易肚瀉、較易飽。
肝臟捐了後會不會再生?
人類只需要25%-30%的肝臟,就可以維持生理機能,因此捐肝極限最多只能捐3分之2的肝臟。而肝臟是有再生功能的,約半年左右就會長到生理需求所需的大小。至於長多大,就視乎人體的自我修復機制,即若身體覺得8成的肝臟已經足夠運作,那就長到8成。
切右肝=長右肝?切左肝=長左肝?
不是的,剩下來的肝臟會像「吹氣球」般長回來,因此形狀都會有所改變,不過生理機能及肝功能都是正常的。肝臟能再生,但不代表可以再進行捐肝手術。Jessica提醒,一生人最多只可捐一次肝,由於肝臟由2條血管接駁著,負責輸送、提供血液養分。在捐肝時,其中一條血管也會一併捐出,而剩下一條就繼續運作。血管無再生功能,所以不能再度捐出來。
捐肝者需要有甚麼準備?
捐肝者需要進行一系列很嚴格的檢查才可以捐肝,Jessica慶幸在過去半年為拍婚紗照而努力減肥,飲食習慣健康、常做運動才能夠有健康身體救家人,強調「你的健康可以換回家人的性命」。
Jessica憶述指,檢查前會有小冊子,護士醫生會講解手術前後風險過程,當下定決心要當捐肝者時,醫院就會按捐肝者意願排隊進行檢查,例如有幾個人都願意成為捐肝者,其中一個人「最想最想最想」捐就先進行檢查,若果第一個意願者其中一個檢查不合格,則由第二志願者補上,直到有人順利通過所有檢查,就是捐肝者。
由於肝臟移植屬於大手術,因此檢查亦會較詳細。除了確保受贈者得到健康無問題的肝臟之外,亦要確保捐贈者是在安全情況下進行手術。
Photo from JESSICA CHU YouTube Channel
要進行甚麼檢查?
1. 過往病歷/個人資料/煙酒吸毒習慣/是否長期病患者/做過甚麼手術
捐肝者的年齡亦要介乎18-60歲,而且BMI體重亦要正常才合資格。
2. 驗血(血糖、膽固醇、肝腎功能指數)
捐肝者與受贈者的血型必須配合,因為捐肝是與時間競賽的手術,若不同血型程序會較多。
3. 由於新冠疫情關係,因此需要進行新冠疫情病毒測試
4. 照心電圖
5. 照X-ray
6. 驗大小便
7. 評估肝臟大小(Liver CT Scan w/contrast)
8. 超聲波檢查(optional)
9. 見心理醫生
評估你的精神狀態是否適合做手術,要清楚了解明白手術的風險和後果,同時亦會問很多有關你和病人之間的關係,平常生活相處等。
Jessica指自己當時是第二捐肝人選,在見心理醫生的部分,她亦提及到所有問題都很刺心,當時自己「一邊答一邊流淚」。Jessica又指,檢查非常嚴格,由於自己以前曾驗過有纖維瘤,她亦如實告訴護士:「醫院一定要我拿舊報告給他們,再即日檢查多次超聲波,確保那個纖維瘤是否良性,有沒有增大縮小等,確保一切正常才能再去下一步。」當所有檢查沒問題時就可以預備做手術。
有否曾經退縮?
Jessica笑言自己「好無用」,當聽到爸爸有需要換肝時,她不是第一個衝出來說要做手術成為捐肝者的人,在聽護士講解手術風險、疤痕有多大的時候,她更怕得衝到洗手間反胃、嘔吐。Jessica亦非常感謝哥哥,她指,本來哥哥不想她留疤不漂亮,但最後因Jessica比哥哥健康,所以最後由Jessica作捐贈者做手術。
Photo from JESSICA CHU YouTube Channel
Jessica表示,等候的時間十分煎熬,心理壓力很大,一方面不想失去家人,另一方面亦害怕自己檢查不合格,甚至怕得有點麻木,不停流淚。因為知道只有這個方法救家人,所以亦有一種無奈感,同時覺得自己很自私和懦弱:「曾經有一刻想退縮,畢竟自己也是個25歲愛美的港女,年尾預備結婚,平時打針亦怕痛。生活了20多年自問生活習慣規律無病無痛,一時三刻要決定開很大的傷口,確實有點恐懼。」
護士當時亦有跟Jessica說不要勉強自己,因為身體是自己的,所以應由自己做決定。作為捐贈者,必須要絕對自願性,沒有任何強迫因素或金錢利益引誘驅使做決定。Jessica提醒,不要被道德綁架「有血緣關係不是應份捐肝」無論結果如何要對得住自己和家人。
Photo from JESSICA CHU YouTube Channel
Jessica指,爸爸當時已陷入昏迷,因此在進行手術前,醫生需要為他進行腦部磁力共振MRI,確保沒有腦腫情況,因為如果有腦腫或受損,即使換肝亦不能再醒過來。
她又說,身邊人的支持和打氣都十分重要,由於疫情問題,所以由開始檢查到進病房時,Jessica都是自己一個人面對,直到差不多做手術,醫生護士才會讓她在病房門口跟家人見一見面
不過,Jessica最終亦沒有放棄,尤其在準備入手術室時,跟正在昏迷的爸爸「擦身而過」,雖然依然害怕,但這時她的意志更堅定,心裡跟自己說「沒事的,我們一起加油」。
術後狀況
雖然是足足8個鐘的手術,但Jessica表示,感覺上好像睡了很短一覺就被叫醒,醒來卻凍得不停發抖。幸好Jessica的身體狀況良好,在手術後一天就可拆尿喉及止痛機,隨著時間亦逐漸康復。
寄語大家「珍惜身邊人」
Photo from JESSICA CHU YouTube Channel
雖然最後Jessica爸爸因併發症離開了她,但她亦沒有後悔當時自己的決定。Jessica亦寄語大家:「一個人的健康並不足夠,記得要同時關注家人和身邊人的健康。注意生活習慣,定期進行身體檢查,不要諱疾忌醫。活在當下,好好珍惜身邊的人。」
Text:UrbanLife Health Editorial
Photos:UrbanLife Health Editorial、JESSICA CHU Instagram & YouTube
Source:JESSICA CHU YouTube Channe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