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wnload UrbanLife 健康新態度 app
【BB痾血】嬰兒大便有血或因肛裂、腸套疊等5大疾病 了解症狀及治療方法

【BB痾血】嬰兒大便有血或因肛裂、腸套疊等5大疾病 了解症狀及治療方法

醫學專科 兒科
By Michelle on 02 Jun 2021
Digital Editor

發現寶寶大便血絲,不少家長都會非常驚慌。原來嬰兒血便有5大常見病因,如肛裂、細菌性腸胃炎食物過敏、腸套疊等,即了解相關症狀及治療方法。

發現寶寶大便帶血絲,不少家長都會非常驚慌。

一、 便秘合併肛裂

最常見的原因是便秘合併肛裂。正常兒童於6個月大以後的排便次數,從1天3次到1周2次均屬於正常。但多於兩周的排便不順或排便困難(如一周少於3次大便、排便時間延長、糞便乾燥堅硬),且合併有不舒服的症狀,就可能是患上便祕。

便秘兒童容易發生糞便嵌塞,此時強行排便可引發肛裂出血。一般會在大便外面見到帶有鮮紅色的血絲,檢查時或可看到裂口,甚至在肛門周圍有向外凸出的小贅肉(通常是反覆肛裂癒合又裂開所造成)。

治療方法及注意事項:

醫生按情況或會處方軟便劑、外用藥膏(止痛、消炎、局部麻醉的效果),同時亦可配合溫水坐浴(可在解便後用盆子裝溫水坐浴15分鐘)、多喝水和高纖維飲食(蘋果以外蔬菜水果的攝取)。

二、細菌性腸胃炎

寶寶大便帶血的同時,伴隨黏液,同時有腹瀉、發燒徵狀,很有可能是細菌性腸胃炎所致。

最常見的為沙門氏菌、志賀氏菌、彎曲桿菌及大腸桿菌感染。舉例如,典型沙門氏菌腸炎的糞便呈深綠色、惡臭。

治療方法及注意事項:

針對細菌性腸胃炎,要注意避免脫水,注重要補充水分和電解質,輕微者醫生或會處方電解質口服液;如持續高燒的話就需要用抗生素。

同時在飲食上也要作出調整,一歲以下嬰兒改用無乳糖配方,已吃固體食品者則可實行清淡飲食(如蘋果或蘋果泥、白土司或饅頭)。

三、食物過敏如蛋白過敏

餵哺母乳的嬰兒沒有腹瀉、沒有脫水,只是大便有少許黏液或少量血絲,檢查肛門也沒有肛裂的情形,就可能是食物過敏所致。

針對食物蛋白過敏情況,可造成直腸發炎,導致嬰兒排血便。

治療/改善方法:

有機會是過敏性食物(有殼海鮮、大量鮮奶、花生堅果、士多啤梨、奇異果、芒果)的過敏原透過母乳造成寶寶的血便,在此情況下,很多時在媽媽的飲食中排除該過敏食物,寶寶的血便就會有所改善。

至於食物蛋白過敏情況,通常將在母親飲食中限制蛋白質後,嬰兒的血就會在一到兩周內消失。

但如嬰兒還是有反覆血便情況,建議可將母乳改成水解配方奶。

四、大腸黏膜病變如幼年型息肉

與成人比較,幼兒痔瘡較為少見。幼年型息肉好發於1至7歲的兒童,最常見在5歲左右,好發部位為直腸和乙狀結腸。其症狀多為無痛的鮮血便。

治療方法:

一般來說,幼年型息肉大多為良性,變成惡性腫瘤的機會很微。但若在大腸鏡檢查時發現有多顆息肉時,就要小心有轉變成惡性腫瘤的機率,患者就應定期接受追蹤檢查。

醫生進行大腸鏡檢查時,如發現有息肉,會經大腸鏡進行病理切片或全息肉切除術;當大腸鏡下息肉直徑小於2公分時,可能考慮經大腸鏡進行全息肉切除。

五、小腸病變如腸套疊

血便呈磚紅色,就可能是患上梅克爾氏憩室。沒發炎時,未必會出現疼痛,一旦發炎會類似急性闌尾炎的症狀如出現腹痛、噁心或嘔吐,輕微發燒等。

若嬰兒大便像草莓醬般,大便帶有血絲和黏液(如暗紅黑加侖果醬樣大便),合併間斷性的腹痛,及嘔吐等現象,就可能是患上懷疑是腸套疊。

治療方法:

針對梅克爾氏憩室,就必須手術治療。另外,針對腸套疊的嬰兒,為免腸道因阻塞而缺血及壞死,必須盡早將腸套疊還原。如無特別禁忌,非手術的灌腸復位是最佳的治療方法。

最常見的原因是便秘合併肛裂。正常兒童於6個月大以後的排便次數,從1天3次到1周2次均屬於正常。但多於兩周的排便不順或排便困難(如一周少於3次大便、排便時間延長、糞便乾燥堅硬),且合併有不舒服的症狀,就可能是患上便祕。

Text : UrbanLife Health Editorial
Photos : UrbanLife Health Editorial
Source:台大醫網、台灣衛生福利部雙和醫院、台大醫院新竹台大分院新竹醫院

📍 Follow我們的IG urbanlife.hk

🔔 訂閱我們的 Youtube頻道 UrbanLifeHealth生活新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