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wnload UrbanLife 健康新態度 app
【冠心病治療】研究:冠心病患者擔心疫情延遲求診死亡個案增 及早通波仔免心臟病發

【冠心病治療】研究:冠心病患者擔心疫情延遲求診死亡個案增 及早通波仔免心臟病發

健康資訊 醫療新聞 醫學專科 心臟及胸肺科
By Giann on 11 Aug 2020
Deputy Managing Editor

疫情持續,不少人均避免進出醫院,以防中招。本港有研究指,有冠心病患者就算出現症狀都不敢到醫院求診,導致拖延治療,死亡率更因此而增加。有心臟病專科醫生指,急性冠心病患者一出現症狀,就應該馬上求診,及早在24小時内通波仔,以減低心肌缺氧和死亡風險。

(左起)香港亞洲心臟中心主任、心臟科專科林逸賢醫生及香港亞洲心臟中心心血管科主任、心臟科專科曾子欣醫生Photo from HK Asia Heart Centre "暖心行動"

一項本港研究以醫院管理局啓動「緊急應變級別」為界線,將急性冠心病患者分爲兩個組別,組別1為啓動前(2019年11 月1日至2020年1月24日),組別2為啓動後(2020年1月25日至3月31日)。結果發現,措施啓動後,患者入急症室求診的人數較啓動前少。有心肌梗塞型患者有首次出現症狀後,拖延3小時或以上、甚至超過24小時才接觸醫護,較啓動前多。

延誤求診後果嚴重。同一研究發現,啓動後(組別2)有多達33%的患者錯過血運重建的黃金治療時間;12.5%患者出現心源性休克;10.9%需要植入儀器如人工心肺輔助;7.8%出現心室性心搏過速/心室顫動等,均較啓動前(組別 1) 大增。更甚的是,院内死亡率由啓動前的5.9%升至12.5%,升幅約一倍。

香港亞洲心臟中心主任、心臟科專科林逸賢醫生表示,疫情下,一方面患者害怕醫院是高風險地方,擔心到院求診 會感染病毒;另一方面,醫療系統需優先處理染疫患者,令其他患者延遲治療,「疫情本身會造成死亡,但同時亦引申對其他疾病患者的傷害,不容忽視。」林醫生提醒,一旦急性冠心病發作,約五分之一的患者會心臟猝死。急性冠心病患者及早在24小時内通波仔,可以減低心肌缺氧和死亡風險。

本港有研究指,有冠心病患者就算出現症狀都不敢到醫院求診,導致拖延治療,死亡率更因此而增加。

臨床數據:7成患者已塞兩條以上血管

而因應疫情,香港亞洲心臟中心在今年2月13日起,以貼近公立醫院的價錢,為有需要接受通波仔手術的公院患者進行手術。截至7月6日,一共處理了133宗個 案。當中 22%患者屬急性冠心病,78%則屬穩定性心絞痛。值得留意的是,多達32%患者已經有兩條血管栓塞,41%有3條血管栓塞,需要以「通波仔」處理,更有嚴重個案需要放置 7 個支架。

其中一個個案是79歲的張先生,今年初張先生的身體突然變得虛弱、無力,農曆年前到公立醫院檢查,發現一條血管已塞75%。張先生的家人表示:「疫情期間都好驚(爸爸入院會受感染),但爸爸看上去真的很不舒服,又不知道幾時會突然心臟病發,所以嘗試去找私家醫院。」

張先生一家之後得知心臟中心的計劃,致電預約後幾日便見醫生,發現除了血管栓塞,還出現心臟衰竭,心臟功能已經剩下70%。張先生通波仔後,獲即時轉介至公立醫院安裝心臟起搏器,現時體力已經回復,情況理想。

張先生之前走平路都氣喘,幸及時通波仔解決心血管栓塞問題,並即使獲轉介公院接駁心臟起搏器,解決心臟衰竭問題。Photo from HK Asia Heart Centre "暖心行動"

引入新一代支架

通波仔手術須於血管植入支架,但如果血管鈣化嚴重,就會影響支架成效,傳統上會採用漩磨技術磨走鈣化部分,但有鑽穿血管,或者斑塊堵塞下游血管的危機。香港亞洲心臟中心心血管科主任、心臟科專科醫生曾子欣表示,「中心引入了360心臟動脈粥樣硬化切除器及衝擊波碎石裝置,前者鑽頭設於導管中間位置,打出來的微粒亦比紅血球更小,不會傷害或堵塞血管;後者就利用衝擊波震碎鈣化物。」

另外,新一代生物適應支架具有鎖扣結構,一段時間後會自動打開,血管受壓較低之下就可回復彈性。

冠狀動脈生物適應支架。Photo from HK Asia Heart Centre "暖心行動"

Text : UrbanLife Health Editorial
Photos : UrbanLife Health Editorial

📍 Follow我們的IG urbanlife.hk

🔔 訂閱我們的 Youtube頻道 UrbanLifeHealth生活新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