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wnload UrbanLife 健康新態度 app
【世界肝炎日2020】肝炎有分甲、 乙、丙、丁和戊型?一文看清5種肝炎病毒分別

【世界肝炎日2020】肝炎有分甲、 乙、丙、丁和戊型?一文看清5種肝炎病毒分別

醫學專科 腸胃肝臟科
By Giann on 28 Jul 2020
Deputy Managing Editor

肝炎即是指肝臟細胞發炎,至今已辨識出最少有五種不同的肝炎病毒 ,分別為甲、 乙、丙、丁和戊型。由過濾性病毒所引致的肝炎在香港較常見,其他較少見的成因包括酒精、藥物、免疫系統和遺傳病等。甲型和戊型肝炎是經由受污染的食物傳染,而乙、丙和丁型則主要由血液或體液傳染。

肝炎即是指肝臟細胞發炎,至今已辨識出最少有五種不同的肝炎病毒 ,分別為甲、 乙、丙、丁和戊型。

甲型肝炎是急性肝炎,經由病人糞便傳染,即透過接觸或進食受感染者糞便污染的物件、食物或水而傳播。尤其常見於產地的海水有甲型肝炎病毒而又未經煮熟的蠔、蜆等貝殼類食物。甲型肝炎感染不會演變成慢性肝病,也很少致命,但亦有機會引致高死亡率的暴發性肝炎(急性肝衰竭)。

目前沒有特定藥物醫治甲型肝炎,治療方法主要是舒緩不適。改善環境衞生、保障食物安全及接種疫苗是有效預防甲型肝炎的方法。高危人士如前往甲型肝炎流行地區、患有凝血因子疾病而需要接受血漿衍生凝血因子替代治療人士、患有慢性肝病的人士,身體無任何抗體的人士,可選擇接受共兩針的疫苗注射,抗體效果大約可維持十年。

乙型肝炎是一種傳染病而非遺傳病,主要是孕婦分娩期間,胎兒經母體血液及胎盤感染,成為慢性帶菌者。

乙型肝炎是一種傳染病而非遺傳病,主要是孕婦分娩期間,胎兒經母體血液及胎盤感染,成為慢性帶菌者。其他傳播的途徑包括性接觸、使用沾有帶菌者血液的日常用品 (如牙刷、剃鬚刀)、輸血、共用針筒注射等。香港平均每八至十人中,就有一個乙肝帶菌者。慢性帶菌者大多數沒有病徵,但約四分一人會演變成肝硬化或肝癌。要靠驗血及其他檢查如超聲波來監察。忽視定期體檢,隨時會演變成肝纖維化,若屬早期,病情尚能逆轉﹔一旦延誤治療時機,肝纖維化會惡化成肝硬化,甚至肝癌,後果不堪設想。

醫生會建議定期的檢查,如抽血檢驗包括肝功能、甲胎蛋白、病毒數量和其他相關項目及肝臟超聲波測試。醫生會根據患者的情況作出分析,再決定治療計劃。現時可以使用有效抑制病毒複製的抗病毒藥,減輕肝臟的受損情況,例如恩替卡韋(entecavir) 和替諾福韋 (tenofovir)。

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如需再接受任何抑制免疫系統的治療,如高劑量類固醇或化療,醫生會根據病情需要再決定用藥事宜。始於1988年, 香港政府已免費為在本地出生的嬰兒提供乙型肝炎疫苗, 不過若果大家發現自己沒有抗體, 可諮詢醫生意見再決定接種疫苗與否。

丙型肝炎可以是急性肝炎,潛伏期大約半年,但亦可能變成慢性肝炎。病毒一般透過共用針筒或性接觸等經血液傳播。急性丙肝經治療後一般都能痊癒,並不會演變成肝硬化等併發症。不過若治療後半年仍驗出體內有丙肝病毒,就要服藥跟進。近年丙肝治療有重大突破,三個月的口服藥療程,便能消除大部分病毒,成功率視乎丙肝病毒基因結構而定,一般都達九成或以上。

Text:腸胃肝臟科專科施蘊知醫生
headline:UrbanLife Health Editorial
Photos:UrbanLife Health Editorial

📍 Follow我們的IG urbanlife.hk

🔔 訂閱我們的 Youtube頻道 UrbanLifeHealth生活新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