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肉菌症狀】感染食肉菌要截肢、甚至致命!一文看清症狀+傳播途徑+潛伏期+預防方法
相信不少人都有聽過食肉菌感染,又稱壞死性筋膜炎。原來長期病患如糖尿病、又或常直接接觸生的海鮮的人士,都較易發生食肉菌感染。患者初時或只會感到患處發熱、紅腫,但如不及時處理傷口更有機會出水疱、潰瘍,嚴重更需截肢保命。即查感染食肉菌症狀、傳播途徑、潛伏期、預防方法!
食肉菌感染可由多於一種細菌所致
壞死性筋膜炎,俗稱食肉菌感染,為軟組織及筋膜(即覆蓋肌肉表面的組織)的嚴重細菌感染。此症可由多於一種細菌所引致,如甲類鏈球菌、創傷弧菌、克雷伯桿菌屬、梭菌屬、大腸桿菌、金黃葡萄球菌等。不過常見造成壞死性筋膜炎的細菌可分成三大類:
- A型鏈球菌:俗稱的噬肉菌。多見於年輕及身體健康的人身上,影響患者四肢為主。
- 混合性感染:以厭氧菌及腸內菌為主。
- 創傷弧菌及嗜水產氣單胞菌:多數是接觸海水所致,如在皮膚受損的情況下至海灘遊泳、進食生或未徹底煮熟的海鮮等。
食肉菌傳播途徑
壞死性筋膜炎(食肉菌)的細菌通常經由皮膚傷口侵入體內,例如切割傷、擦傷、鈍性創傷、燒傷、昆蟲叮咬與手術刺穿傷。若感染源是創傷弧菌,則可能是食用了未熟或生的海鮮,或因外露傷口接觸海水而感染。
食肉菌感染症狀
受食肉菌感染後,一般會在損傷後數小時發病,而患者可能會出現以下症狀:
- 受感染的皮膚可能出現發熱及紅腫,甚至潰瘍、出水疱或黑點,並快速擴散。
- 四肢出現疼痛、腫痛,疼痛的程度可能遠比可見的皮膚變化嚴重。
- 發燒、發冷、疲倦、腹瀉、嘔吐與感染部位出現膿液。
如感染病程發展迅速,則有可能會引發併發症或死亡。
2大高危人士要留意
雖然任何人士都有機會患上壞死性筋膜炎,不過以下的人士就會較為高危:
- 經常處理或直接接觸生的海鮮的人士
- 患有削弱免疫系統的長期病患,如糖尿病、癌症、腎病和肝硬化
嚴重情況下,感染會沿著筋膜的擴散,破壞組織,甚至會致命。故一旦確診,患者需立即接受適當抗生素治療,以殺死細菌。嚴重情況下,為了阻止感染再一步擴散,患者更需接受外科手術,清除壞死組織,又或截肢保命。
預防食肉菌方法
- 保持良好個人衞生。常保持雙手清潔,洗手時應以梘液和清水清潔雙手,至少搓手20秒,用水過清並用抹手紙或乾手機弄乾。如不方便洗手,也可使用含70至80%的酒精搓手液消毒雙手。
- 正確護理傷口,包括盡快清潔傷口並用防水敷料妥善覆蓋傷口直至癒合、觸摸傷口前後須潔淨雙手。
- 如有傷口,避免前往泳池、其他水療設施,又或接觸海水,以防傷口受到細菌感染。
- 處理生的貝殼類海產或其他海鮮時,應戴上保護手套,以免海產刺傷皮膚。
- 前往街市時應避免接觸污水,如不慎接觸後也不要觸摸身體部位,如眼睛、鼻子、嘴巴等,而是馬上洗手。
- 海產要徹底煮熟,尤其是蠔、蜆等貝殼類海產,應該煮至貝殼打開才吃。
Text : UrbanLife Health Editorial
Photos : UrbanLife Health Editorial
Source: 衞生防護中心、台灣高雄醫學大學附設中和紀念醫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