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治療】畫一幅畫就能測出你的性格和心理?甚麼作品才具有真正的心理治療功效?
「你睇下我嘅畫作似唔似有心理病人畫嘅?」、「可唔可以幫我睇吓我細妹嘅畫?佢係咪已經忘記傷痛開心返?」、「我女朋友最近畫咗幅好恐怖嘅畫,佢係咪有精神病呀?」、「我覺得阿仔嘅畫作,有啲不尋常,你睇吓佢係咪有心理問題?」
以上是筆者以往經常收到的問題,因為很多人知道筆者是註冊(表達藝術)治療師兼畫家後,便對自己、她/他們朋友或孩子的畫作,充滿好奇,希望筆者透過畫作評估一下畫者的心理狀態,或是評價一下畫者的內心世界,甚至檢測一下是否有心理問題。但結果原來這是一個美麗的誤會!關心別人是好事,但很多人都誤會了畫作具有治療功效的真正含義,也不了解為到底什麼作品,才可以算是心理治療的工具之一。
Photo from 筆者提供相片
首先,日常的藝術創作,例如自己或他人的畫作、孩子帶回家的作品,又或者某日靈感爆發而創作出來的一些作品,這些都是屬於個人的藝術創作,富有特定的藝術學習目的,或是以訓練、興趣、消閒玩樂為主等,這些情況下出現的作品,不能與治療中的藝術創作相提並論。
一般的藝術創作,大多都會包含藝術理論、色彩學、空間比例等不同的美學元素。例如一位畫家的創作,作品表達出畫家的想法或內心感受,目的在於個人的抒情、技法的展現、與別人分享等。
然而,在表達藝術治療中所產生的作品,雖然同樣有時會以圖畫呈現,但作為一種非言語的表達方式時,治療師不會批判其創作理念或技法,更不會評價美與醜、分對與錯。因此,在治療中所產生的作品,是呈現治療過程的一個載體與記錄。這也說明了為什麼沒有任何藝術創作經驗的人,都可以接受表達藝術治療。
Photo from 筆者提供相片
那麼也許你會好奇地問,究竟什麼作品具有治療功效?為什麼這類作品具有治療功效呢?簡之而言,在表達藝術治療當中,該類作品包括三個重要的條件:
1/ 創作過程在治療師陪同下進行或引導
2/ 創作過程是在一個自由、安全、不受干擾的環境(治療室)中進行
3/ 作品解釋權在當事人
除非當事人願意向外人展示或公開其作品,在治療情況下作品是保密與高度私隱性的。而且,作品解釋權不在治療師,而在當事人(畫者)身上。治療師的角色是引領、協助及陪伴當事人進行藝術創作活動,並配合當事人的狀態,作合適的創作及體驗,對其後完成的作品(可以是圖像,與音樂有關的小品,一個舞動的姿態,甚至一段自創的文句,這裡統稱藝術「成品」)作深入的探討。
Photo from 筆者提供相片
許多研究指出,不同的圖案和色彩,在畫者自身的解釋中,具有個人的特殊意義,畫者能將象徵意義和現實情感結合; 而且不論平面的畫作、立體的作品或動作,都可以化作當事人非言語的表達載體,把想像轉換成現實的工具。所以,繪畫是表達藝術治療中,最為常見的治療方法之一,而當中的藝術「成品」往往承載的不只是一個完成的作品,而是記錄了整個創作及治療過程的載體。治療師通過對當事人在這過程中細心的觀察,有時會嘗試利用藝術「成品」,引領當事人從中去分析或發現一些新面向,例如自我了解,探索自身的心理狀況,反省或感受當下處境,使當事人對現實的認識、 體會、 感覺、 疑惑來個重新審視。
很多時候,當事人因為透治療師的引導,可以從藝術「成品」中獲得啟發,走出盲點,甚至找到答案幫自己解困,而對此嘖嘖稱奇!然而,藝術「成品」之所以這種神奇療癒的效果,其實是當事人及治療師在治療過程中,共同投入與努力付出的成果,也是成就表達藝術治療的核心。
下次當看到別人的畫作時,請不要作無謂的猜測!作為長輩、父母、朋友或老師的你,可以抱著關愛的心,從中關心身邊的人;若果看到一些不尋常的表現或畫作,也許要馬上提高警惕,提供適當的空間與當事人溝通,有需要時立即向專業人士求助,切忌擅自胡亂批判,以免弄巧反拙!
Text:註冊藝術(表達藝術)治療師林熙
Headline:UrbanLife Health Editorial
Photos : UrbanLife Health Editorial
注:原題為 藝術「成品」的神奇治療功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