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預防腎病】慢性腎病如「隱形殺手」 患者腎功能可低於15% 一文了解病徵及預防措施
腎臟是人體重要器官之一,主要是負責將身體多餘的水分及廢物排出,腎功能一旦受損,可致各種嚴重的健康問題甚至死亡。而「慢性腎病」更算是「隱形殺手」,病徵於早期階段並不明顯,要降低患病風險,就先要了解慢性腎病的症狀及預防措施。
慢性腎病分5期 腎功能一旦嚴重受損無法復原
腎臟除了可以將身體多餘的水分及廢物排出,亦能夠維持體內礦物質及電解質(如鈉、鉀)的平衡、製造荷爾蒙以刺激紅血球生長、調節血壓及強化骨骼。「慢性腎病」是眾多腎病的其中一種,患者的腎功能會逐漸失去,到後期便無法復原,基於腎臟損壞跡象及功能下降的程度,慢性腎病可分5期:
第1期:腎功能正常
患者腎臟受破壞,但功能正常,腎小球過濾率(GFR – Glomerular filtration rate)達90%或以上。(註:腎小球過濾率愈低,腎功能愈差)
第2期:輕度慢性腎臟病
患者腎臟功能輕微受損,偶有蛋白尿、血尿等情況,腎小球過濾率達60至89%。
第3期:中度慢性腎臟病
患者腎臟功能輕微至嚴重受損,會出現水腫情況或常感疲勞,腎小球過濾率降至30至59%。
第4期:重度慢性腎臟病
患者腎臟功能嚴重受損,可引致貧血、高血壓、高血脂等情況,腎小球過濾率降至15至29%。
第5期:末期腎臟病變
患者腎臟功能全面衰竭,腎功能低於15%,無法為身體排出廢物,若尿毒指數過高或需洗腎,腎小球過濾率少於15%。
早期患病病徵不明顯
在早期階段,患者的病徵通常不太明顯,例如是容易感到疲倦、食慾不振、噁心及嘔吐、全身痕癢或浮腫。而糖尿病或高血壓患者患上慢性腎病的風險會較高,然而,透過簡單的血液和尿液樣本化驗可及早檢測慢性腎病,若發覺小便混濁、 有異味、帶泡或帶血;小便比平常頻密或稀少;或小便困難或赤痛,便應盡快求醫。
視乎患者的情況,嚴重的慢性腎病能夠導致貧血、礦物質及骨骼異常、亦有可能容易骨折,而末期腎病患者需要進行「腎臟替代治療」(如腹膜透析、血液透析或腎臟移植),慢性腎病通常亦會伴隨心血管疾病及癌症,並誘發死亡風險。
根據本港衛生防護中心資料顯示,在全球各地導致慢性腎病的原因各有不同,而在所有高、中收入國家,糖尿病及高血壓是慢性腎病的主要成因。至於在低收入國家,傳染病(如愛滋病病毒、乙型和丙型肝炎感染)亦是主要成因。
5大方法降低患病風險
1、以「三低一高」標準進食
衛生防護中心建議,要降低患上慢性腎病的風險,需特別注意高血壓及糖尿病的問題。市民可依照健康食物金字塔的建議維持均衡飲食,多選擇低油鹽糖和高纖的食物,每日進食最少份蔬果,以及限制每日鹽份攝入量少於5克,包括來自醃製或加工的食物、調味料、現成醬汁、罐頭食品等的鹽。
2、戒煙和避免接觸二手煙
吸煙可導致「動脈粥狀硬化」,減慢血液流進腎臟,從而削減腎臟正常運作的能力。加上吸煙亦是導致腎癌的原因之一,所以吸煙人士應盡早戒煙,非吸煙者亦需避免接觸二手煙。
3、避免飲酒
攝取過多酒精能夠令血壓上升,過量飲酒可增加患上高血壓的風險,從而增加患上慢性腎病的機會,建議男性每天勿飲酒超過2杯,女士切超過1杯(1杯以355毫升啤酒;或150毫升紅酒計算)。
4、定期檢查
由於腎功能的衰竭程度最初並不明顯,很多人都會因而忽略自身的身體狀況。所以,應定期進行身體檢查,一旦懷疑自己患上慢性腎病應及早求醫,減慢腎臟惡化速度;如正接受治療的患者,應定期覆診跟進康復進度,並聽從醫生的指示服用藥物及調節飲食習慣,以免腎功能至後期無法恢復。
5、多做體能活動
「勤做運動身體好」,多作恆常的體能活動以及維持規律的作息,有助降低患上糖尿病和高血壓的風險,並減少患上慢性腎病的機會。
延伸閱讀:
健脾補腎!5步煲好鮮甜淮山杞子響螺雞腳湯~
Text:UrbanLife Health Editorial
Photos:UrbanLife Health Editorial
Source:衛生署衛生防護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