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wnload UrbanLife 健康新態度 app
【表達藝術治療】為臨終者作豎琴療癒、紓緩情緒 治療師:一點也不害怕,望病人能安詳離世

【表達藝術治療】為臨終者作豎琴療癒、紓緩情緒 治療師:一點也不害怕,望病人能安詳離世

醫療專欄 臨床心理學家及其他
By 李文頤 on 13 Dec 2019
教育心理學家/註冊藝術(表達藝術)治療師
香港理工大學教育及兒童心理學碩士 香港中文大學家庭輔導及家庭教育文學碩士課程 香港大學表達藝術治療碩士香港教育大學教育文憑 美國加利福尼亞大學心理學文學士 3P正向育兒課程的認可輔導員

音樂、藝術除了可以陶冶性情,更有紓緩情緒、療癒心情之效。今次教育心理學家兼註冊藝術(表達藝術)治療師李文頤Isabel,為大家分享一下豎琴療癒。

教育心理學家兼註冊藝術(表達藝術)治療師李文頤Isabel,為大家分享一下豎琴療癒。Photo from 受訪者提供相片

豎琴療癒(Therapeutic Harp for Healing)除了是指豎琴音樂能對身體產生直接影響,帶來各種正面改變外,更重要的是以豎琴音樂營造舒適、平和、有共鳴的氛圍,刺激身體內啟動自然調適功能,令情緒、生理、精神和靈性各方面重新進入平衡、和諧的水平,達至紓緩身心的目的。豎琴是古老時已開始用作療癒用途的樂器。古時候,豎琴手,主要是祭司/醫師會善用豎琴音樂的三種特性來達到不同目的: 「安眠」以帶來安寧和催眠之效; 「憂傷」以幫助對象抒發內心的悲傷和哀痛之惰; 及「喜悅」以帶出活力生氣和愉悅。

豎琴療癒多數不會用最大型的豎琴,治療師或會攜帶小型至中型的豎琴。Photo from 受訪者提供相片

Isabel稱,豎琴療癒的治療對象主要是臨終人士、長期病患者、長者、有特殊教育需要的小朋友。過程中亦不一定是一對一,有時會是一個個群組,例如醫院大堂、某個病房。在豎琴療癒的過程中,最重要的著重治療師和受助者之間的互動和溝通。治療師會根據當時的環境氣氛、受助者的情緒等,去決定創作出甚麼類型的音樂,從而希望獲得受助者信任、製造出一個能紓發情緒、釋放壓力的環境。

豎琴療癒的治療對象主要是臨終人士、長期病患者、長者、有特殊教育需要的小朋友。Photo from 受訪者提供相片

豎琴療癒沒有特定一種音樂類型,Isabel表示,豎琴療癒最常見分為「Performance Music/演奏音樂」和「Improvisational Music/即興創作」。前者以受助者的要求為出發點,例如是病者喜歡的流行曲、常聽的老歌,都可包括在內。Isabel稱,本地不少長者們較喜歡歌星羅文、譚詠麟的經典歌曲,而外國病者則較多點經典英文歌。

而後者就會配合當時環境、病者的音域、從而創作出輕快、沉重的不同曲風的節奏。Isabel補充,當去到病者處,看到病人的狀態較為痛苦,她一開始會選擇較慢的音樂,從而希望病患可以跟著音樂,慢慢地調節呼吸。看到病人狀態有所改善,就會轉到一個「開心少少」的節奏。整個半小時至一小時的豎琴療癒,治療師多數不會只停留於一個「mode」,而是會根據病者的情況,靈活改變音樂。

治療師李文頤Isabel曾到外國為病人作豎琴療癒。Photo from 受訪者提供相片

Isabel稱最難忘的,始終是為臨終者服務。她憶述上個月在美國的一次經歷,是為一位彌留之際、60多歲的外國女士作最後的豎琴療癒。Isabel稱,一踏進病房,就聽到沒有甚麼意識的病者發出急躁的呼吸聲,氣氛緊張。Isabel拿出小型豎琴,彈奏出一首首平和而舒適的節奏,慢慢地,病人的呼吸聲轉為暢順,在優美而平靜的豎琴聲中離世。看到病患去世,Isabel稱她一點也沒有害怕,反而感到十分平和,她很感恩病人能十分安詳,在沒有驚慌之下的情況離世。

從事豎琴療癒20多年,Isabel稱最難忘的,始終是為臨終者服務。Photo from 受訪者提供相片

音樂一點都不簡單,音樂不只是幾個音符、幾首曲目。音樂是我們生活和心情的調節劑,也是我們心靈的依靠、放鬆心情的出口。作為以音樂作治療(Therapeutic Music)的一種方法,豎琴療癒服務在本港仍在起步中,Isabel希望透過更多個案分享、服務推廣和教育以令更多人受惠及認識豎琴療癒,一起感受音樂的美好。

Text:UrbanLife Health Editorial
Photos:受訪者提供相片

📍 Follow我們的IG urbanlife.hk

🔔 訂閱我們的 Youtube頻道 UrbanLifeHealth生活新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