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膽結石症狀】開刀切膽囊影響消化?肝臟同樣可以分泌膽汁
膽結石是一種與膽汁有關的消化道疾病。正常而言,膽汁中的膽鹽、膽紅素與膽固醇維持一定比例,若膽汁成分改變(例如膽固醇過多),就可能會有結晶現象,使膽汁流經的位置產生結石。膽結石的形成可能需時數十年,且過程中不一定有跡可循。發作時,會有腹絞痛(常見於右上側腹部)、反胃等症狀,嚴重時可能引發併發症。
膽結石是膽汁的結晶,只要是膽汁流經的地方,都有可能出現膽結石。膽汁由肝臟製造,經肝內膽管流至膽囊儲存,吃入油膩食物時,就會刺激膽囊收縮,將膽汁從總膽管排入消化道,協助分解、吸收脂肪。
腹絞痛是膽結石的典型症狀,發作部位通常是右上側腹部,痛感可能蔓延至右肩或右後背,持續時間可能達半小時以上,並有反胃想嘔等症狀。腹絞痛常出現在食用油膩食物之後,食物中的脂肪會刺激膽囊收縮、排出膽汁,膽囊運作過程中會擠壓到膽結石,因而產生疼痛。此外,患者亦可能出現黃疸,其皮膚與眼睛會呈現黃色,或有畏寒、發燒等症狀。
若膽結石已完全堵塞膽囊,就會引起發炎現象,患者除了持續的腹絞痛外,還會伴隨高燒。疾病發作時,須立即將患者送醫治療,否則可能演變為膽囊破裂,造成生命危險。
膽石高危因素:
-年長者
-女性,發病機率為男性的三至四倍
-肥胖
-有膽結石家族病史者
-愛吃高脂、高熱量、高膽固醇食物
-節食過度,膽汁成分可能因此改變
-懷孕,荷爾蒙變化也可能影響膽汁成分
-糖尿病患者
此外,若有使用口服避孕藥、使用雌激素者,也有較高的機率罹患膽結石。
膽石治療可分為追蹤觀察、藥物治療、手術治療三種,醫生會依膽結石大小、症狀嚴重度決定不同的治療方法:
1 - 追蹤觀察
經檢驗發現膽結石,如果沒有膽結石症狀,醫生會先採取追蹤觀察,此時患者應調整自身生活型態,並且定期回院追蹤,以免膽結石逐漸增大。
2 - 藥物治療
使用溶石藥物(例如 ursodeoxycholic acid),可逐漸瓦解膽結石,但療程可能長達數年。
3 - 手術治療
如果沒有定期做健康檢查的習慣,患者往往是出現膽結石症狀時,才會到院接受治療,此時,膽結石可能已經影響膽囊功能,因此醫生會執行膽囊切除術,切除受損的膽囊。
有些人可能會有疑問,是否可以只開刀取出結石,保留膽囊?事實上,當膽囊功能受損時,膽結石的復發機率也高,因此,切除膽囊是根治疾病的方法。
人體少了膽囊還是能正常運作,因此膽囊切除術並不會對身體造成太大危害。此外,膽囊的功能在於儲存膽汁,即便沒了膽囊,肝臟仍會分泌膽汁,只是患者須留意自身飲食。
另外,治療腎結石的「體外震波碎石術」雖也能用來治療膽結石,但僅限患者膽囊功能正常且體積不大的結石,術後也必須搭配溶石藥物,因此這不是第一線的手術治療方法。
研究發現,因膽囊疾病行膽囊切除的患者術後的長期跟進發現,其生活質量明顯提高的,從長遠而言,即使患者需要採取手術方法,受益亦遠遠高過不切除的患者。
Text : UrbanLife Editorial
Photos : UrbanLife Editoria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