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wnload UrbanLife 健康新態度 app
【肺癌症狀】5年存活率僅約20% 症狀不明顯、較易一發現已是末期 即查症狀+治療+預防方法

【肺癌症狀】5年存活率僅約20% 症狀不明顯、較易一發現已是末期 即查症狀+治療+預防方法

醫學專科 腫瘤科
By Giann on 01 Feb 2023
Deputy Managing Editor

世界衞生組織數據顯示,無論從發病率看還是從死亡率看,肺癌都高居惡性腫瘤排名第一位,可謂癌症手中的殺手。在香港,肺癌亦屬本港頭號癌症殺手,醫管局最新統計數字顯示,2020年錄得5,422宗肺癌發病個案,佔總癌症人數15.9%%;2020年錄得3,910宗肺癌死亡個案,無論是發病數字或死亡數字,肺癌都是排名第一。

即查肺癌症狀、治療、預防方法等。

shutterstock_1215139405

肺癌的早期症狀及前兆並不明顯

肺癌是指惡性腫瘤發生於肺部、氣管或支氣管的癌症。肺癌的早期症狀及前兆並不明顯,當症狀出現時,癌症可能已發展至中後期,甚至已是末期症狀。

由於肺癌症狀並沒有特異性,其他疾病也可能出現類似的症狀,除了高危險群應定期檢查,一旦生活中出現任何不適情況,都應立即就醫。

肺癌常見症狀

1.持續性咳嗽、咳血
2.胸悶或胸痛
3.呼吸發喘或困難
4.聲音嘶啞
5.吞嚥困難
6.頸部淋巴結腫大
7.極度疲倦
8.體重下降
9.食慾不振

shutterstock_299427884

哪些人是肺癌危險族群

1.吸煙人士
2.有肺癌家族病史
3.曾罹患肺結核或是其他肺部慢性發炎疾病
4.長期暴露於致癌工作環境(如金屬業、冶礦業、接觸石綿、放射線環境)
5.常接觸炒菜油煙的家庭主婦、廚師
6.常接觸交通廢氣的通勤族
7.常處於空氣品質不佳的環境

shutterstock_286789925

如何檢測肺癌?

根據本港醫院管理局網站資料,與肺癌相關的檢查包括以下各項:

1.胸肺X光照片檢查
2.用顯微鏡檢查痰涎內有沒有癌細胞
3.支氣管內視鏡:醫生會透過內窺鏡檢查病人支氣管內黏膜的情況,抽取有懷疑的組織作病理檢查,測定癌細胞類型。檢查結果可以幫助醫生決定病人應否接受手術醫治。
4.電腦掃描:可顯示腫瘤在胸部的擴散情況,包括胸肺淋巴核擴散等,醫生會在檢查後決定能否幫病人做手術醫治肺癌。

shutterstock_1135032728

治療方法

治療肺癌的方法包括外科手術,體外放射治療,化學藥物治療和其他支持性的紓緩症狀方法(包括激光、內放射、藥物等),這些治療方法可單獨或合併使用,醫生會視乎病人的病情而定。

1.外科手術
這是針對早期未有擴散的肺癌最佳治療方法,最早期的病人痊癒率可達百分之六十以上。按癌腫的情況,手術可能切除腫瘤及周邊部份組織,亦可能切除整個肺葉甚至整邊肺部。

2.體外放射治療
體外放射治療可應用於早期肺癌作根治性治療,適用於因年老或其他疾病不適合接受手術的病人。如果病人的癌腫瘤有局部擴散的情況,或在手術後要消滅未能切除的癌細胞,或已有癌腫瘤擴散的症狀(例如骨痛、腦部轉移等),醫生會利用輻射線去破壞病人的癌細胞,此治療方法對病人有一定的幫助。

如果在手術後要消滅未能切除的癌細胞,或者病人的癌腫瘤有局部擴散的情況,又或癌腫瘤擴散的症狀(例如骨痛、腦部轉移等症狀),醫生會利用輻射線去破壞病人的癌細胞,此治療方法對病人有一定的幫助。

3.化學藥物治療
當病人的病情有癌轉移擴散的情況,醫生會用化學藥物(抗癌藥)幫助病人對抗癌細胞的分裂和增長。醫生會將一種或多種抗癌藥經靜脈注射入病人體內,病人在休息三至四週後,需要接受另一次注射,整個治療過程通常需進行四至六次注射。

4.標靶治療
針對某類癌腫細胞特徵而設計的藥物,副作用較傳統化療為少,較少影響骨髓造血細胞或免疫系統,適合用於某特定類型的後期肺癌病人。

shutterstock_757772377

如何預防肺癌?

肺癌的5年平均相對存活率,雖由往年13%,到近年上升至20%,但其實算是偏低的數字。所以老土也要說,「預防勝於治療」,不妨留意以下4點:

1.戒煙
根據研究,香煙含有八十種以上的致癌物,更經過科學驗證會造成肺癌及其他癌症。此外,暴露於二手煙的環境也會提高罹癌風險,不論吸煙者也要遠離香煙。

2.職場污染
長期暴露於重金屬物質下的工作者、在釋放鉻、鎘與砷環境下工作的族群、製造石綿或在石綿環境工作的建築工人、油漆工人、工作時需接觸高度放射線、長期接觸油煙的廚師等等,這些高危險群須特別留意肺部健康,並且定期檢查。

3 .空氣污染
空氣品質不佳時,應避免出門或戶外運動,外出時須戴上口罩,降低空氣汙染的危害。另外,居住在工業區附近的居民、常接觸交通廢氣的上班族,都應留意肺部的健康狀況。

4.良好生活品質
癌症的發生可能與先天或後天因素有關,維持良好的生活習慣,定期運動、作息正常、均衡飲食、適時紓壓,加強自身的免疫力,就能降低疾病的威脅。

Text : UrbanLife Health Editorial
Photos : UrbanLife Health Editorial

📍 Follow我們的IG urbanlife.hk

🔔 訂閱我們的 Youtube頻道 UrbanLifeHealth生活新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