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皮膚病】深圳男大雨雙腳濕透後高燒至40℃ 左小腿出現紅腫疼痛證染「丹毒」
近日天氣反覆,時晴時雨,外出時雙腳難免會被雨水或地面積水弄濕。若處理不當,隨時可能引發嚴重的皮膚感染,甚至危及生命!深圳一名許姓男子在廣州遇暴雨,雙腳濕透後全日未有更換鞋襪,結果翌日竟高燒至40℃,左小腿出現紅腫疼痛,自行服藥無效後求醫,證實患上「丹毒」,情況一度危急。
Photo from 網上圖片
「丹毒」非病毒感染、嚴重可致敗血症
深圳市第三人民醫院感染科主治醫師譚國玉解釋,許先生本身有足部真菌感染,趾縫皮膚已呈糜爛狀態。雨水長時間浸泡導致其皮膚屏障進一步受損,引發乙型溶血性鏈球菌伺機入侵,最終釀成丹毒。譚醫生強調,若此類感染未能及時治療,細菌可能深入血液循環,引發敗血症,後果不堪設想。幸好,許先生經過5天的抗感染治療後,體溫已恢復正常,腿部紅腫疼痛亦大有改善,現已康復出院。
「丹毒」雖名中帶「毒」,但它並非由病毒引起,亦與一般意義上的中毒或毒氣無關。其命名源於病發時皮膚會突然呈現「色如塗丹、灼熱腫脹」的特徵。這是一種急性的感染性皮膚疾病,最常見的感染部位是下肢和面部,典型表現為局部皮膚出現紅斑、觸感發熱,並伴隨明顯疼痛。患者局部的淋巴結亦可能因此腫大。若未能及時處理,紅腫的皮膚表面或會出現水皰甚至血皰,患者常伴有發熱、寒顫、頭痛等全身症狀。情況嚴重者,更有可能惡化為敗血症或膿毒血症,構成生命威脅。
穿拖鞋澗水更危險?積水暗藏致病菌
下雨時,不少人以為穿著拖鞋或涼鞋澗水較為方便,能讓雙腳更快乾爽。然而,這種做法其實暗藏危機。由於地面本身積聚各種污物,雨後積水更會混雜大量致病細菌、病毒及真菌。如果此時雙腳皮膚,尤其是腳趾縫或腳跟等位置,有任何微小的破損或傷口(即使肉眼不易察覺),這些病原體便極易從破損處入侵皮下淋巴管,從而引發丹毒、腳癬(香港腳)、甚至鉤端螺旋體病等更嚴重的傳染病。
雨後足部護理錦囊
為避免因雙腳濕水而引致不必要的健康風險,專家建議市民在雨天外出回家後,應立即進行足部清潔及護理:
- 徹底清潔: 首先用大量清水徹底沖洗雙腳,去除附著的污物。
- 溫和洗淨: 接著使用性質溫和的肥皂或潔膚液再次清洗雙腳,但應避免過度用力搓擦,以防進一步損傷皮膚。
- 仔細拭乾: 清洗後,用乾淨柔軟的毛巾將雙腳完全吸乾水分,尤其要特別留意腳趾縫間等容易忽略的部位,確保徹底乾爽,避免因潮濕而滋生真菌。
- 傷口處理: 若發現足部有任何微小傷口、刮痕,或感到異常瘙癢時,可使用碘伏(優碘)等消毒藥水輕輕塗抹於患處,進行消毒處理,減低感染風險。
Text : UrbanLife Health Editorial
Photos : UrbanLife Health Editoria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