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wnload UrbanLife 健康新態度 app
【老火湯】煲湯食譜指南!5款養生湯水的健康功效、食譜與實用建議

【老火湯】煲湯食譜指南!5款養生湯水的健康功效、食譜與實用建議

健康飲食 健康煮食
By Bernice on 04 Apr 2025
Digital Editor
Bernice Cheong是一位追求健康生活的資深編輯,她熱愛分享有關醫療疾病、食物營養、運動健身等方面的內容。她以簡潔有趣的寫作方式,深入見解和實用建議贏得了讀者的廣泛好評。透過UrbanLife Health,她致力於向大家傳遞更多健康知識,,讓大家一起實現更健康、更幸福的生活。 bernice.cheong@urbanlifehk.com

香港人對「煲湯」情有獨鍾,煲湯不僅是一種烹調,更是融入生活的養生智慧,第一口熱湯往往象徵着家的溫暖與關愛。老火湯經過慢火熬煮,將食材的精華和營養充分釋放出來。那有甚麼老火湯推介?以下將詳細介紹5款湯水的食譜功效,以及解答一些在煲湯過程中可能會遇到的常見疑問,帶您一步步領略傳統煲湯的祕訣與健康奧妙。

老火湯|目錄 + 快速連結

湯水提供充足水分、維他命及礦物質,且易消化吸收,有助促進血液循環、暖胃驅寒。Photo from iStock

湯水功效與原理

香港傳統煲湯講究「藥食同源」,通過長時間熬煮使食材營養易於吸收,中醫認為這種湯水能調和陰陽、滋陰潤燥、補氣養血,搭配陳皮可理氣健脾,加入茯苓、扁豆可祛濕利水,適合依季節和體質調整湯材,如夏季去濕、冬季溫補。常見湯料如紅棗能補血安神,杞子養肝明目提升免疫,淮山健脾護胃,高級食材如花膠則具滋陰養顏、補腎強身之效。從營養學觀點,湯水提供充足水分、維他命及礦物質,且易消化吸收,有助促進血液循環、暖胃驅寒;但建議連湯渣一同食用,以均衡攝取營養,並根據個人體質選擇適合的湯品,才能達到最佳養生效果。

5款湯水食譜推介

以下精選了數款香港人常煲的養生湯水食譜,每款都附有材料份量、詳細步驟及其健康功效解析。同時提供可加入的健康變化和搭配建議,以及烹調時需注意的細節,方便您依照需求調整。

粉葛赤小豆豬骨湯 — 健脾祛濕,舒緩濕疹

粉葛赤小豆豬骨湯食譜與做法。

粉葛赤小豆豬骨湯食譜與做法(4 - 5人份)
食材 粉葛 1個、赤小豆 50克、薏米 30克、土茯苓 300克、陳皮 1塊、豬骨或豬展 500克、生薑 3片、清水約 2.5升
做法
  1. 將豬骨洗淨,放入滾水中汆燙3分鐘去除血沫與雜質,撈起洗淨備用;陳皮浸軟,刮去白色橘囊。
  2. 粉葛去皮切成大塊;赤小豆和薏米提前浸泡30分鐘;土茯苓沖洗乾淨拍碎(如使用);生薑洗淨切片。
  3. 將所有材料(除陳皮外)與清水一同放入湯煲,大火煮滾後撇去浮沫,加入陳皮轉小火加蓋慢煲約2小時。
  4. 熄火前可下少許鹽調味即可。

湯水功效

此湯有健脾祛濕、清熱解毒的作用。粉葛甘涼生津,可清熱舒緩皮膚癢症;赤小豆和薏米利水滲濕,有助減少體內濕氣,改善水腫和濕疹反覆;土茯苓被稱為「土蓮藕」,能清熱解毒、止癢,對濕熱引起的皮膚問題有輔助療效。根據中醫理論,濕疹常由濕熱內蘊引起,這款湯透過健脾利濕可改善體內環境,從而減低皮膚敏感痕癢。營養方面,湯中富含膳食纖維和植物蛋白,有助促進腸道蠕動、帶走體內多餘水分。

此湯偏清補,適合在春夏潮濕季節飲用。Photo from iStock

健康變化與搭配建議

可加入幾粒無花果乾或蜜棗,增添一點甘甜並潤肺;夏天濕氣重時,也可放幾片冬瓜同煲,加強清熱利濕效果。此湯偏清補,適合在春夏潮濕季節飲用,亦可搭配清淡飲食,少吃煎炸及甜食,以更好地控制濕氣和減輕濕疹症狀。

特別提醒

體質偏寒者如長期飲用此偏涼的祛濕湯可能會覺得胃寒不適,可在煲湯時加兩三片薑以中和寒性。孕婦如需食用含土茯苓等草藥的湯品,請先諮詢中醫意見。湯中如有中藥材(陳皮、土茯苓),小孩飲用時建議減量,以免腸胃不適。

花膠紅棗杞子雞湯 — 滋陰養顏,補血強身

花膠紅棗杞子雞湯食譜與做法。

花膠紅棗杞子雞湯食譜與做法(4人份)
食材 花膠 2塊、雞半隻或雞骨架 500克、瘦肉 150克、紅棗 6粒、杞子 20克、淮山 20克、黨參 20克、生薑3片、黃酒 1大匙、清水 3升
做法
  1. 花膠提前一晚泡發至柔軟,途中換水1-2次去除腥味。將發好的花膠放入薑片和黃酒的滾水中汆燙2分鐘,撈出切成小塊備用。
  2. 雞肉斬塊後冷水下鍋,煮至水開後撈出,用清水沖洗掉浮沫和血污。黨參、淮山等乾材簡單沖洗;紅棗洗淨去核;杞子子沖洗即可。
  3. 將處理好的雞肉、瘦肉塊放入湯煲,加生薑片和清水,大火煮滾後轉小火煲1小時。然後加入花膠塊、紅棗、淮山和黨參,續煮約1小時,最後10分鐘放入杞子。
  4. 熄火前下少許鹽調味即可享用。

湯水功效

這款滋補湯能養陰潤膚、補血強身。花膠富含高濃度膠原蛋白和優質蛋白質,傳統上用於養顏潤膚、補腎益精,特別適合皮膚乾燥或體質虛弱者。紅棗補中益氣、養血安神,能改善氣血不足、面色萎黃;杞子滋補肝腎,搭配紅棗一同提高免疫力、緩解疲勞。雞肉和瘦肉提供豐富的蛋白質與必需氨基酸,湯中釋出的肌肉肽類物質有助於增強體力。此湯對於產後調理、貧血頭暈、皮膚乾燥者尤為有益,常飲有助提升精力和改善膚質。

若想增強補腎壯骨的效果,可加入少許杞子葉或杜仲一起煲。Photo from iStock

健康變化與搭配建議

若想增強補腎壯骨的效果,可加入少許杞子葉或杜仲一起煲;如沒有花膠,也可用豬腳筋或雞腳代替,這些材料亦含豐富膠質,能起到相似的養膚作用。搭配此湯時,建議同時攝取新鮮蔬菜以均衡營養;另外可在午餐或晚餐飲用,並搭配清淡菜色,讓身體充分吸收湯中的滋補成分。

特別提醒

花膠屬高蛋白食材,對海鮮或蛋白質過敏的人士應避免飲用本湯。湯中加入黨參等補氣藥材時,感冒初期或喉嚨痛上火時不宜飲用太補的湯品,以免「閉門留寇」(中醫理論指感冒時進補反而留住邪氣)。由於此湯較滋補,健康人每週2次適量飲用即可,不建議連續每天飲用過量補品。

蟲草花淮山杞子瘦肉湯 — 補肺益腎,增強免疫

蟲草花淮山杞子廋肉湯食譜與做法。

蟲草花淮山杞子廋肉湯食譜與做法(3 - 4人份)
食材 蟲草花 15克、乾淮山片 20克、杞子 15克、玉竹10克、無花果乾 2-3個、瘦肉 300克、蜜棗 2粒、生薑 2片、清水 2升
做法
  1. 蟲草花用清水快速沖洗;乾淮山、玉竹亦稍加沖洗去雜質;杞子和蜜棗洗淨備用;無花果乾切半以釋放風味。瘦肉切大塊,在滾水中汆燙片刻後撈出,洗去浮沫。生薑切片拍扁。
  2. 取湯鍋加入清水、薑片和汆燙好的瘦肉,大火煮至水滾,撈除湯面雜質和泡沫。轉小火加入蟲草花、淮山、玉竹、無花果和蜜棗,加蓋慢煲約1.5小時。
  3. 開蓋加入杞子,再煮10分鐘即關火,飲用前下鹽調味。

湯水功效

蟲草花富含多醣體和蟲草素,具有補肺益腎、平喘止咳之效,常用來增強抵抗力、改善體虛氣喘;淮山補脾胃、益腎精,搭配玉竹滋陰潤燥,可養肺陰、緩解喉乾咳嗽。杞子與蜜棗提供天然維他命和微量元素,能補氣養血並調和湯味。根據營養學,蟲草花含有氨基酸、微量元素硒和免疫調節成分,多喝有助增強免疫細胞的功能。無花果和玉竹則為湯水增添膳食纖維和微量維他命,幫助維持腸胃健康。在換季或感冒初癒時飲用此湯,可加快體力恢復,減少病後虛弱感。

如果希望加強補氣,可在湯中加入2-3片黃芪一同熬煮。Photo from iStock

健康變化與搭配建議

此基本配方平和滋補,全家大小皆宜。如果希望加強補氣,可在湯中加入2-3片黃芪一同熬煮(但要注意黃芪屬溫性補藥,易上火者可減量或不放)。如需更強的潤肺止咳效果,可額外加入南北杏各10克。此湯非常適合作為秋冬季的日常進補湯水,也可在身體疲倦、免疫力低下時連續數日小量飲用。飲用期間搭配均衡飲食並充分休息,能更有效提升抵抗力。

特別提醒

蟲草花性平溫和,一般人都適合。但若正處於感冒發燒期間,建議暫緩飲用滋補湯,以免干擾身體自行退燒的過程。加入黃芪等補氣藥材後,容易有「熱氣」體質或長青春痘的人士要酌量,避免引起上火症狀。湯中如未加肉類,純藥材煲出的清補湯,孕婦飲用前最好諮詢醫生,以確保所有藥材均適合孕期食用。

山楂陳皮蘿蔔湯 — 健脾開胃,助消化降脂

山楂陳皮蘿蔔湯食譜與做法。

山楂陳皮蘿蔔湯食譜與做法(4人份)
食材 乾山楂 20克、陳皮 1小塊、白蘿蔔 1條、紅蘿蔔 1條、瘦肉 300克(或豬展肉)、生薑 2片、蜜棗 2粒、清水 2升
做法
  1. 乾山楂洗淨後浸泡15分鐘使其軟化;陳皮浸水十分鐘後刮去白囊;蜜棗洗淨備用;白蘿蔔與紅蘿蔔去皮後切塊;瘦肉切大塊後汆燙去雜質,撈起洗淨。
  2. 將處理好的瘦肉、蘿蔔塊、生薑、山楂、陳皮、蜜棗一起放入湯鍋,加清水大火煮滾。撇去浮沫後轉小火煲約1.5小時,直至湯色清澈呈淡黃色、蘿蔔熟爛入味。
  3. 起鍋前下少許鹽調味即可。

功效

這道湯酸甜開胃,具有健脾開胃、消食化滯的功效。山楂味酸甘,入脾胃經,有消食導滯、活血化瘀的作用,特別適合飯後飲用以助消化,民間亦常用山楂來降低血脂;陳皮理氣健脾,化解油膩,搭配山楂能增強除脹去滯的效果。白蘿蔔富含酵素和纖維,被譽為天然的消化劑,能潤腸通便、降火氣,與紅蘿蔔一同提供維他命A、β胡蘿蔔素,有助於維持腸道健康和視力保護。此湯適合大魚大肉後調理腸胃,根據營養學,其中的山楂酸可促進脂肪分解、蘿蔔中的芥子油亦有助於腸道蠕動,因此對於改善飽脹感、降低餐後血脂有一定益處。對經常外食油膩或有高血脂困擾的人士來說,隔三差五喝一碗山楂蘿蔔湯,有助於清理腸胃、控制體重。

如果想增強祛濕利尿功能,可加入少許茯苓或粟米鬚同煲,有助排出體內多餘水分。Photo from iStock

健康變化與搭配建議

如果想增強祛濕利尿功能,可加入少許茯苓或粟米鬚同煲,有助排出體內多餘水分;若偏好清甜口味,也可以加幾塊粟米或馬蹄一起煮,使湯水帶有自然清香甜味。此湯適合在秋冬進補油膩飲食後飲用,以平衡飲食;也可以在大餐後翌日飲,可舒緩胃脹不適。搭配飲食上,可配合少油少鹽的清淡主菜,起到解膩作用。

特別提醒

山楂活血且酸性較強,孕婦不建議食用過多山楂,以免刺激子宮;胃酸過多或有胃潰瘍的人士也應慎飲此湯,以免引起胃部不適(可將山楂減量並縮短熬煮時間,以降低酸度)。此外,本湯有助消食但不宜空腹飲用,最好在飯後1小時左右享用,以發揮其消食效果且避免傷胃。

雪梨無花果百合湯 — 潤肺止咳,清熱養肌

雪梨無花果百合湯食譜與做法。

雪梨無花果百合湯食譜與做法(4人份)
食材 雪梨 2個、無花果乾 4個、南北杏 20克、乾百合 15克、瘦肉 200克(或豬展骨300克)、蜜棗 1粒、陳皮 1片、生薑 2片、清水 2升
做法
  1. 無花果乾沖洗後對半切開;南北杏用清水稍加浸泡5分鐘瀝乾;乾百合沖洗去灰塵;蜜棗洗淨;陳皮浸軟刮囊。雪梨削皮去心切成大塊。瘦肉汆燙後洗淨備用。
  2. 將瘦肉(或豬骨)、雪梨塊、無花果、杏仁、百合、蜜棗、生薑、陳皮放入湯鍋中,加清水大火煮滾。轉小火煲約1.5小時,直到梨肉軟爛、湯色呈乳白。
  3. 拌鹽調味(也可不加鹽保持甘甜原味),即可關火享用。

功效

此湯潤肺止咳、清熱養膚。雪梨性涼味甘多汁,中醫認為能生津潤燥、清熱化痰,對秋燥或乾咳少痰、咽喉乾痛有良好緩解作用;無花果含有天然酶和有機酸,可潤肺止咳、助消化,同時增強湯的甘甜風味;南北杏搭配使用能潤肺定喘、止咳平喘,其中苦杏仁含少量苦杏仁甙,有鎮咳作用,但用量宜小。百合入心肺經,具有清心安神、潤肺止咳的效果,常用於改善肺陰虛所致的乾咳、失眠心悸等。現代營養學指出,梨富含膳食纖維和維他命C,有抗氧化和改善皮膚乾燥的作用;無花果則提供膳食纖維、酵素,有益腸道健康。此湯水清潤可口,特別適合秋冬乾燥季節飲用,長期捱夜、皮膚乾燥或經常在空調環境下的人士飲用亦有幫助,能補充水分、潤澤肌膚並預防季節性咳嗽。

如咳嗽嚴重,可加入川貝母粉3克(川貝研磨成細粉)於湯中同煲,更能增強止咳化痰功效。Photo from iStock

健康變化與搭配建議

如咳嗽嚴重,可加入川貝母粉於湯中同煲,更能增強止咳化痰功效。怕冷或體質虛寒者可加生薑片同燉,平衡梨的寒涼性。同時搭配喝此湯期間,少吃辛辣煎炸等燥熱食物,以免抵消湯水的潤燥功效。此湯也可當作甜品,在煲好後撈出肉類不食,用冰糖調味後當作糖水飲用,口感更佳,是一道養生與美味兼具的甜湯。

特別提醒

由於本湯偏涼潤,經期女性或脾胃虛寒(容易腹瀉、手腳冰冷)者飲用時宜適量,或如上所述加入薑片調和後再飲。甜杏仁和苦杏仁雖有益肺,但苦杏仁不可過量(內含微毒),一般商家售賣時已按安全比例混合,故請勿自行額外追加苦杏仁份量。若對堅果或杏仁類食材過敏者,應避免此湯中的南北杏,可改用杏仁露(市售甜杏仁粉泡水)代替以取其潤肺之效。

面對琳瑯滿目的湯水食譜,如何根據個人情況選擇適合的湯品是養生關鍵。Photo from iStock

選湯建議與比較

面對琳瑯滿目的湯水食譜,如何根據個人情況選擇適合的湯品是養生關鍵。營養師建議選湯時考慮季節、體質和當下需求:

按季節挑選

香港湯水文化強調「四時調養」。春季天氣多變易過敏,可選沙參玉竹等潤肺湯提升抵抗力;夏季炎熱濕重,宜喝冬瓜、扁豆、薏米等祛濕清熱湯以消暑利水;秋季乾燥,應多煲梨子、百合、雪耳等潤燥養陰湯,預防皮膚乾癢和咽喉不適;冬季寒冷,則適合老火靚湯進補,如胡椒豬肚湯、當歸生薑羊肉湯等溫熱湯水驅寒保暖。隨季節變換湯譜,才能達到順時養生的效果。

按體質選料

中醫將人體質分為偏寒、偏熱、氣虛、濕重等類型。偏寒體質(怕冷手腳涼、舌苔白)的人宜選溫補湯水,例如以當歸、紅棗、杞子、肉類熬成的補氣血湯品;偏熱體質(容易口乾舌燥、長痘便秘)的人則適合偏涼潤的湯,如蘆薈龍骨湯、菊花杞子湯或上述雪梨無花果湯這類清潤湯水,以清熱降火。氣虛體弱、容易疲倦生病的人可以每週喝兩三次蟲草花淮山雞湯或北芪黨參雞湯等益氣健脾湯,提高免疫力;濕氣重、易水腫或有濕疹困擾的人則重在健脾祛濕,像粉葛赤小豆湯、薏米扁豆湯都是不錯的選擇。

按功效對應

如果是特定需求選湯,更可有的放矢。例如最近腸胃消化不良、經常胃脹的人,可連續幾天餐後少量飲用山楂陳皮蘿蔔湯助消化;皮膚乾燥起皮、甚至出現秋季濕疹瘙癢,可每週煲2次潤膚的雪梨百合湯滋陰潤燥;正在坐月子的產婦或貧血的人,可以間中飲用花膠雞湯等補血養身的湯水來加快體力恢復。但要注意,藥膳湯水雖好,也不可過量或迷信單一偏方,最好根據自身反應調整頻率。

要煲幾耐、食材處理等,這些是否在煲湯過程中經常會遇到的?Photo from iStock

煲湯常見疑問

煲湯前需要汆燙肉類嗎?

建議先汆燙。汆燙肉骨可以去除血水和雜質,令湯水更清澈無腥味。同時也減少多餘脂肪,讓煲出的湯更健康爽口。不汆水直接煲雖然也可,但湯面容易有浮沫,口感和觀感會稍差。因此傳統老火湯多會在煲湯前將豬展、骨頭或雞件放入滾水中燙一下再熬湯。

老火湯要煲多久才夠?煲越久越好嗎?

一般老火湯以2 - 3小時熬煮為宜。這段時間足以將主要營養和風味釋放出來。煲太久(5小時以上)可能會使某些維他命被破壞、湯味變得過濃甚至出現苦澀,且耗能較高。若想縮短時間,可使用壓力鍋或電子燉鍋,約1小時即可熬出接近老火湯風味的湯水。

天天喝湯好嗎?會不會太補或上火?

每天適量喝清補的湯水對健康有益,但需視湯的性質和材料而定。如果每天喝的是材料平和的湯(例如菜乾豬骨湯、冬瓜薏米湯等),通常不會有「上火」問題,也不會營養過剩。但若天天飲用人參當歸等大補湯,可能導致燥熱上火或食慾下降。建議湯水種類要多樣化,每週搭配幾種不同湯譜,做到寒熱均衡。還有,湯水不能取代白開水,日常仍需足夠飲水;喝湯也不等於飲食均衡,該攝取的主食、蛋白、蔬果一樣不能少。

煲湯後湯裡的材料還有營養嗎?需要吃掉嗎?

湯渣仍有營養,建議一起食用。 長時間熬煮會將部分水溶性營養如維他命B族、氨基酸和礦物質煮進湯裡,但食材本身並非一無所剩。例如肉塊中的蛋白質纖維、蔬菜中的膳食纖維和部分礦物質不會完全溶出。因此喝湯時把肉和蔬菜一起吃掉,才能攝取到全面營養。如果只喝湯不吃料,可能造成蛋白質和纖維攝入不足。同時也要注意,有些煲得太爛的中藥材纖維較粗難消化(如陳皮渣、草藥渣),可以棄除不食,其餘可食部分則鼓勵一同食用。

高尿酸或痛風的人適合喝老火湯嗎?

痛風患者需慎飲老火湯。 久煮的肉湯中嘌呤含量較高,頻繁大量飲用可能導致尿酸升高,誘發痛風。高尿酸人士不是不能喝湯,但建議選擇材料較清淡、嘌呤含量低的湯水,如蔬菜豆類為主的湯(例:蓮藕花生湯、白菜豆腐湯),並儘量避免天天喝熬很久的濃肉湯。喝湯時也可先將表面油脂撇去,減少嘌呤和脂肪攝入。總之,痛風患者喝湯要適量適度,並持續監測尿酸水平,如有不適應停止並諮詢醫生意見。

Text : UrbanLife Health Editorial
Photos : UrbanLife Health Editorial

📍 Follow我們的IG urbanlife.hk

🔔 訂閱我們的 Youtube頻道 UrbanLifeHealth生活新態度

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