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腦腫瘤】 蔡一傑切腦瘤留下20cm疤痕 成因+症狀+類型+治療方式
草蜢成員蔡一傑日前在社交平台發文,透露他做了一個切除腦部腫瘤手術,而且手術順利完成。他亦公布近照,可見他手術後頭顱背方留下一條長長的疤痕,令人震驚。今次有臨床腫瘤科專科曾偉光醫生講解關於腦腫瘤的資訊。
什麼是腦腫瘤,它是如何形成的?
腦瘤是指腦部或者腦附近組織的不正常細胞增生。迄今為止,醫學界仍未確切了解腦癌的成因,但可能與以下的風險因素有關:
- 長期暴露在輻射、甲醛、氯乙烯、丙烯的照射之下
- 家族中有親屬曾經患有腦部神經膠質瘤
- 患有基因遺傳疾病
- 免疫系統較弱
腦腫瘤的分類有哪些,它們之間有什麼不同?
腦瘤可分為良性和惡性,會以組織病理學的檢查確診。兩者的分別在於其生長速度、在腦內的滲透性及復發率。良性腦瘤雖然不會侵犯鄰近組織,卻可能壓迫腦組織的敏感區域,造成神經症狀,若影響到神經與其生理功能時,即便腫瘤不含癌細胞,臨床上仍會視為惡性。最常見的良性腦瘤包括腦膜瘤和腦垂體瘤。膠質瘤是最常見的惡性腦腫瘤,包括星形膠質瘤、寡樹突神經膠質瘤和空管膜細胞瘤。
根據腦腫瘤的來源可分成「原發性腦瘤」和「續發性腦瘤」,前者從腦的組織細胞長出來,續發性腦癌是指身體其他部位的癌細胞出現擴散,並轉移至腦部。在成人,繼發性腦腫瘤比原發性腦腫瘤更為常見。癌症患者發生腦轉移的情況相當常見,約有20%至40%患者會出現腦轉移的情況,當中肺癌、大腸癌、乳癌、腎細胞癌或黑色素瘤患者的轉移風險一般較高。大約七成的原發性腦瘤都是良性的。
根據細胞發展的程度不同,大致可將原發性腦瘤分為四個等級。
- 第一級:惡性度最低,顯微鏡下幾乎是正常細胞,通常透過手術治療即能得到良好效果,患者存活時間較長。
- 第二級:顯微鏡下可見輕度異常細胞,其生長速度慢,局部治療後仍可能復發,部分腫瘤容易進展為高度惡性的腦腫瘤。
- 第三級:顯微鏡下可見異常細胞,屬於惡性度較高的腦腫瘤,需要積極治療。
- 第四級:顯微鏡下顯示異常細胞快速增生,容易復發與轉移,以膠質母細胞瘤最常見,患者平均的存活時間約15個月。
腦腫瘤是生長在腦部那一部分較多?
腦腫瘤可以發生在任何腦部或者腦附近的組織內,包括腦膜、腦神經、腦垂體或松果體。良性的原發性腦瘤最常見於腦膜和腦垂體,佔了原發性腦瘤的五成左右。至於惡性腦腫瘤,無論是原發性或續發性的,大部份都出現在大、小腦內。
腦腫瘤有哪些常見的症狀和徵兆?
腦腫瘤的症狀取決於腦腫瘤的大小、位置、生長速度等不同因素,若然腫瘤生長在腦部顳葉附近並壓迫到相關區域,便有機會出現視覺、聽覺上的障礙;或者小腦出現腫瘤,則有可能影響身體平衡。一般而言,常見的腦腫瘤症狀包括 :
- 頭痛 (脹痛)
- 噁心或嘔吐
- 視力模糊、疊影甚至喪失視力
- 四肢失去知覺或活動能力
- 身體平衡或說話能力上出現困難
- 人格或行為上突然出現改變
- 有癲癇發作情況
- 聽力出現問題
未必所有腦腫瘤都會影響身體功能,有不少患者是透過定期體檢,或頭部受傷進行檢查時,才意外發現腦部長出腫瘤 (當中絕大部份都是良性腫瘤)。不過,倘若出現以上症狀,便應該立即求醫,由醫生作出詳細檢查。
腦腫瘤會影響身體什麼?
腦部是身體一個非常重要的器官,腦腫瘤的併發症可能會為病人帶來很嚴重或永久性的影響,當中包括頭痛、步態不穩、癲癇、視覺障礙、噁心嘔吐、記憶力衰退、語言障礙、性格改變、四肢無力、意識障礙、感覺神經受損等等。
腦腫瘤的診斷過程是怎樣的,通常需要做哪些檢查?
如果懷疑患上腦腫瘤或者腦癌,可先諮詢醫生意見,由醫生評估情況,決定是否有需要作以下詳細檢查,以了解不適的原因,以及腦腫瘤的大小、位置、影響等等 。
腦腫瘤及腦癌的診斷方法
- 神經系統檢查(Neurological Exam)
醫生會先了解病人過往的病史,並為病人進行一連串的身體檢查,例如視覺神經檢查、聽覺檢查、神經反射作用能力、肌肉測試、手腳協調能力、腦部能力等,測試病人神經系統的活動能力,有助醫生了解腦部哪些相應區域出現異常。
除此以外,醫生也會要求病人進行進一步的影像診斷(Imaging Tests),包括:
- 磁力共振(MRI):磁力共振在檢查腦神經組織方面比電腦掃描 (CT scan) 優勝,較常應用於腦部檢查,以診斷腦部是否出現腫瘤,並幫助醫生精確地判斷腫瘤的位置及大小。
- 活組織檢查(Biopsy):有需要的話,醫生會抽取部分腦腫瘤的組織進行活檢,以判別腦部腫瘤屬於良性抑或惡性,還可以了解腦癌是原發性還是轉移引致。
- 動脈造影(Angiogram)
- 腦電圖(EEG)
腦腫瘤的治療方式有哪些,選擇治療方式時應該考慮哪些因素?
醫生會根據腫瘤的大小、位置、類別,以及病人的身體狀況、病史等因素,為病人制定最合適的治療方案。
雖然手術是移除腦腫瘤的最直接方法,但由於腦部結構相當複雜,部分個案未必可以透過手術將腫瘤完全切除,加上一些患者於確診時,癌細胞已出現擴散,這時便需要採取其他的治療方案,盡可能抑制癌腫瘤生長,以緩和病情。
- 外科手術(Surgery)
顱骨切開術(Craniotomy)是將癌腫瘤切除的外科手術,進行時需要把頭顱骨切開,切除癌腫瘤後再把頭顱骨重新縫合。進行顱骨切開術前,病人需要將部分或者全部頭髮剃去。外科手術是移除腦腫瘤的最直接方法。尤其當腫瘤與正常腦組織的界線分明,手術的可行性便較高。不過,腦部外科手術始終存在一定風險,而腫瘤的特性、大小等因素,亦會影響醫生能否透過外科手術將腫瘤完全切除。部分情況下,腫瘤位處危險位置如腦幹、丘腦,又或重要神經區域,包括語言區、運動神經區等,手術切除風險甚高。此時醫生會配合其他治療方案,先縮小腫瘤,以提升手術可行性,或考慮透過其他方法治療。
- 放射治療(Radiotherapy)
放射治療可分為全腦放療(Whole brain radiotherapy,WBRT)或局部放射治療兩種。全腦放療適用於多於10個病灶的腦轉移患者,能減低腦部復發的風險,改善病人整體存活率,但全腦放射對腦組織影響較大,副作用較多,例如個別患者治療後可能出現記憶力衰退等副作用。局部放射治療則只集中照射腫瘤所在的位置,當中最精準的是立體定向放射治療 (Stereotactic radiosurgery, SRS/ Stereotactic radiotherapy, SRT) ,適用於處理少於十個的腦擴散腫瘤戓一些良性腦腫瘤,例如耳神經腫瘤和腦膜腫瘤。相對於傳統放射治療所需的五至六星期療程,立體定向放射治療只需要一天戓數天的治療時間,治療效果比傳統放射治療更理想, 但副作用卻較小,記憶力大致不受影響。
- 化學治療(Chemotherapy)
化學治療是大眾十分熟悉的癌症治療方法之一,主要是以口服或靜脈注射的抗癌藥物殺死存在體內的癌細胞。現時常用於治療原發性腦癌的化療藥包括替莫唑胺(Temozolomide),另外醫生亦會根據患者的病情,而決定是否需要使用其他化療藥物。不少癌症患者對化療帶來的副作用感到恐懼不安,但其實現今化療藥物已取得顯著進步,副作用較以往輕微。同時,隨著藥物推陳出新,現時已有不少方法舒緩化療的副作用。
- 標靶藥物治療(Targeted Therapy)
標靶藥物是透過截斷腦部癌腫瘤的異常血管生長,從而縮小癌腫瘤,甚至令癌細胞凋亡。過往大部分標靶藥物未能通過大腦的血腦屏障(Blood-Brain-Barrier),以致癌細胞在腦部不受控制,療效未如理想。不過,近年醫學界已研發出新一代標靶藥物,可穿透血腦屏障抑壓腦部癌細胞擴散,大幅延長患者的無惡化存活期 。
- 電場治療(Tumor Treating Fields,TTFields)
電場治療是近年醫學界嶄新的腦癌治療方法,特別針對素以生長速度快和復發率高而惡名昭著的膠質母細胞瘤(Glioblastoma multiforme, GBM)。電場治療的原理是利用特定頻率的電場對癌細胞作出干擾,從而減慢癌細胞分裂,抑制腫瘤生長,繼而令其凋亡。臨床研究顯示,結合口服化療同時使用,電場治療能有效延長患者的存活時間。由於電場治療並不帶有電離輻射,因此副作用輕微,大多只是穿戴裝置引起的皮膚反應,例如頭皮痕癢、敏感等。
腦腫瘤存活率有多少? 康復機會大嗎?
腦腫瘤的存活率因腫瘤的類型和分級而異。原發惡性腦癌中有 8 成為膠質瘤,當中有超過 7 成屬於星形膠質細胞瘤,是最難根治的一種腦癌。以一至四級惡性程度來說,第一級 2 年後的存活率有 9 成,第二級有 6 成,第三級有 5 成,第四級根治機會不大,即使用盡各種治療,大部分都會復發,兩年存活率少於 3 成,5 年存活率則更差,少於半成。
一般來說,良性腫瘤的預後較好,而惡性腫瘤的存活率較低。
腦腫瘤手術的風險有哪些,手術後的康復過程是怎樣的?
手術風險視乎個別情況而定,須由負責手術醫生詳細解釋。如果腫瘤涉及一些重要的腦組織,風險會較高。可能造成肢體偏癱、肢體協調失常、人格改變、語言理解或表達障礙、癲癇、意識障礙、腦壓升高等,但多數症狀術後可逐漸恢復。
術後需注意傷口照顧,遵照醫囑規律服藥、監測血壓及生命徵象變化,以及定期門診追蹤;由於腦瘤本身和治療往往造成神經功能的影響或受損,需要透過術後復健治療逐漸恢復,除了可在家自行完成外,多數時候需要家人或醫療院所的專業協助,以幫助恢復正常功能。
腦腫瘤患者在治療過程中可能面臨的心理和情緒挑戰有哪些,該如何應對?
病者確診腦腫瘤後,本人和親友的生活難免出現變化,面對大大小小的困難,感到害關心怕、憤怒和沮喪也是人之常情。病者(包括兒童和青少年)不妨向關心自己的人傾訴,尋求情緒慰藉。這樣可使病人感到較為舒懷,親友也能展現對病者的關心和提供協助。等候檢驗結果、接受治療、住院、復健……抗擊腦腫瘤的過程漫長,期間感到恐懼和混亂亦屬正常。這時,可考慮向醫護和社工求助,他們除可幫助病者和家屬安定情緒,也能提供訊息和實用的應變建議。
腦腫瘤患者的飲食和生活方式是否會影響疾病的發展和治療效果?
面對漫長的抗癌路,患者就猶如在跑馬拉松。在馬拉松比賽中,充足的營養可以提升患者抵抗力及復原能力,讓患者以更強的戰鬥力應付及完成各種抗癌治療。健康的飲食和生活方式可能有助於改善患者的整體健康狀況,並可能對治療效果產生積極影響。
一般而言,癌症患者的飲食應以補充熱量、增加蛋白質、維持均衡飲食為大原則,每天膳食應包括五穀類、肉類、蔬菜、水果和奶類食品。然而,每名患者的體能、病情、身體器官機能狀況各異,訂定飲食餐單時應諮詢醫護人員和營養師的意見。
對於腦腫瘤的預防和護理,您有哪些建議和建議?
雖然腦腫瘤的具體預防方法尚不完全明確,但建議可以避免已知的環境風險,例如輻射和某些化學物質。此外,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包括均衡飲食、定期運動和充足的睡眠,都是非常重要的。定期體檢有助於及早發現健康問題。最後,要重視心理健康,必要時尋求專業的心理支持。對於已經診斷的患者,遵循醫生的治療計劃和定期隨訪以確保最佳的治療效果是非常關鍵的。
Reference:
https://www.hkacs.org.hk/ufiles/BrainTumor.pdf
https://www.hkah.org.hk/tc/conditions-and-treatments/brain-tumor
https://www.hkioc.com.hk/cancer-types/brain-cancer/
https://hknos.org.hk/wp-content/uploads/2021/07/Brain_Tumor_Education_Booklet_15_12_19.pdf
https://www.auh.org.tw/NewsInfo/HealthEducationInfo?docid=291
https://www.mayoclinic.org/zh-hans/diseases-conditions/brain-tumor/symptoms-causes/syc-20350084
https://www.auh.org.tw/NewsInfo/HealthEducationInfo?docid=291
Text : UrbanLife Health Editorial
Photos : UrbanLife Health Editoria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