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wnload UrbanLife 健康新態度 app
【大腸瘜肉】9成大腸癌都是來自癌變!細看大腸瘜肉4大分類+風險因素

【大腸瘜肉】9成大腸癌都是來自癌變!細看大腸瘜肉4大分類+風險因素

醫學專科 腫瘤科
By Bernice on 13 May 2024
Digital Editor
Bernice Cheong是一位追求健康生活的資深編輯,她熱愛分享有關醫療疾病、食物營養、運動健身等方面的內容。她以簡潔有趣的寫作方式,深入見解和實用建議贏得了讀者的廣泛好評。透過UrbanLife Health,她致力於向大家傳遞更多健康知識,,讓大家一起實現更健康、更幸福的生活。 bernice.cheong@urbanlifehk.com

大腸癌一直是引發健康警惕的重要疾病之一,而其發展過程中瘜肉的角色愈發明顯。根據統計,有9成的大腸癌病例均源自於瘜肉的癌變轉化。為深入了解,必須進一步探索大腸瘜肉的4大分類、性質及其風險因素,以讓大家可以多加避免及注意。

大腸癌篩查計劃2023|目錄+快速連結

大腸瘜肉的定義

大腸瘜肉是指生長在大腸壁或直腸內因細胞增生所產生的突起物,大部分的瘜肉都屬於良性,不一定所有都會發展成大腸癌,因此良性的瘜肉也並非全部都要切除。但如果瘜肉長成癌細胞,並且進入到晚期癌化階段,致命率就會大大的提升。

大腸瘜肉分類

大腸瘜肉的變化,主要可分為四種:

1. 增生型瘜肉

這是一種最常見且屬於良性的瘜肉,一般上,醫生都會根據患者的情況判斷是否要切除。「增生型瘜肉」的風險因素會隨著年齡的增長而越長越多,但同時,由於癌變的風險很低,因此在臨床上是不需要特別去做切除手術。「增生型瘜肉」的表面乾淨且無花紋,常見於直腸、乙狀結腸中。

2. 發炎型瘜肉

「發炎型瘜肉」通常與大腸發炎、潰瘍、細菌感染以及過敏有關,或可能會出現在其他情況,如便秘或感染。另外,「發炎型瘜肉」也通常屬於良性無需切除的瘜肉,且「發炎型瘜肉」從結腸內表面較為突出與帶有紅色,因此醫生一般上很容易就看到它們並進行切除。

「腺瘤型瘜肉」是可能會演變成大腸癌,其腺瘤表面上可能會有血管增生,如果未得到及時處理,可能就會進入癌變階段。

3. 腺瘤型瘜肉

「腺瘤型瘜肉」是可能會演變成大腸癌的其中之一,其腺瘤表面上可能會有血管增生,如果未得到及時處理,可能就會進入癌變階段,向著大腸癌方向發展,簡單而言,就是「腺瘤型瘜肉」放著越久就越容易癌變。

「腺瘤型瘜肉」根據病理組織型態又能再細分為以下三種:

  • 管狀腺瘤(Tubular adenoma)

管狀腺瘤外形像香菇,且約80%的腺瘤都是管狀腺瘤,但在「腺瘤型瘜肉」中多為良性,較少機會會成為出現癌化機率。但仍需注意,如果生長超過1公分,就可能會發展成惡性腫瘤。

  • 絨毛狀腺瘤(Villous adenoma)

絨毛狀腺瘤是最可能會變成惡性腫瘤的腺瘤,但只佔有腺瘤中的5%,其表面有細絨花紋。

  • 管狀絨毛腺瘤(Tubular - Villous adenoma)

是同時具有上述兩種結構的腺瘤,其癌變主要介於管狀腺瘤與絨毛狀腺瘤之間。

4. 鋸齒狀瘜肉

「鋸齒狀瘜肉」是一種新發現的瘜肉種類,其好發於右側大腸,如盲腸、升結腸或橫結腸等,通常是黏膜上的腫瘤,演變成大腸癌的風險較高,為癌前病變。「鋸齒狀瘜肉」結構較扁平,上邊很平、根部很寬。當在進行大腸鏡檢查時不易被發現,尤其是當清腸不乾淨時,很容易被殘留的糞便殘渣所遮蓋而忽略。

大腸瘜肉3大常見不可抗風險因素有哪些?

大腸瘜肉3大常見不可抗風險因素

1. 年齡:隨著年齡增加,大腸受到物理或發炎性的刺激下激發更多的突變,因此大腸瘜肉的好發年齡出現於50歲或以上。

2. 家庭遺傳史:如家族性腺瘤瘜肉症、黑斑瘜肉症候群或一等親屬中曾患有大腸/直腸癌的病史,均會增加罹患大腸瘜肉或大腸癌的風險。

3. 性別:由於女性受到的雌激素保護且具有較低的類胰島素生長因子,因此男子的風險就大於女性。

有飲酒習慣或酗酒的族群,其發生大腸瘜肉或大腸癌的機率更高。


大腸瘜肉5大常見可抗風險因素

1. 吸煙:煙草中的致癌物可通過循環系統到達大腸黏膜,從而增加大腸黏膜的壓力而造成細胞損傷,同時也阻止DNA修復,最終導致大腸癌或大腸瘜肉的風險增加。

2. 肥胖:肥胖者體內較容易出現慢性發炎狀態,過多的脂肪組織會增加釋放發炎性細胞激素而提高罹患大腸瘜肉與大腸癌風險。

3. 飲酒:有飲酒習慣或酗酒的族群,其發生大腸瘜肉或大腸癌的機率更高。

4. 發炎性腸病:如克隆氏症和潰瘍性結腸炎可能會增加大腸瘜肉或大腸癌的風險。

5. 缺乏運動:缺乏運動可能會導致腸道運動減少,增加有害物質在大腸內的停留時間,促進體重增加和代謝異常,降低免疫功能,從而增加大腸瘜肉或大腸癌的風險。

📍 Follow我們的IG urbanlife.hk

🔔 訂閱我們的 Youtube頻道 UrbanLifeHealth生活新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