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wnload UrbanLife 健康新態度 app
【痔瘡Q&A】會自己好嗎?會不會變成癌症?3大種類+高危人士+自救方法

【痔瘡Q&A】會自己好嗎?會不會變成癌症?3大種類+高危人士+自救方法

醫療專欄 專科醫生
By Pinky on 16 Jan 2024
Digital Content Writer
A sad soul can be just as lethal as a germ.

如廁時或使用廁紙清潔時發現有出血?可能是生痔瘡!痔瘡可以令人「坐立不安」,但又「有口難言」?長時間保持坐姿會增加患病風險?痔瘡會不會自己好?痔瘡會不會變成癌症?今次有外科醫生劉卓靈醫生解答痔瘡種種迷思。

Text:外科醫生劉卓靈醫生

痔瘡可以令人「坐立不安」,但又「有口難言」?長時間保持坐姿會增加患病風險?痔瘡會不會自己好?

甚麽是痔瘡?

痔瘡指的是肛門內靜脈血管叢及結締組織突起的疾病,是肛門周邊及直腸末端黏膜下的靜脈血管增生曲張,通常是不良的排便習慣及不正常的壓擠(straining)造成的結果。控制排便主要有 3 條肌肉在負責,分別是恥骨直腸肌、內肛門括約肌及外肛門括約肌來控制肛門排便的狀況。

痔瘡有幾種?

一、內痔

發生在黏膜與直腸上靜脈叢的曲張靜脈腫塊,外圍為肛門黏膜柱狀細胞,早期症狀以排便或便後出血為主,晚期可能因痔塊體積逐漸變大,排便時被推出肛門外(脫出)。

  • 第一期: 無痛,有靜脈曲張的情況,但不明顯,痔瘡由表面看不出來,完全包在肛門內,主要以便血、分泌物多及癢為主。
  • 第二期: 有明顯的靜脈曲張,痔瘡有時會掉出肛門外,但痔瘡會自行縮回肛門內,有便血。
  • 第三期:痔瘡大部分時間都掉出肛門外,特別是排便、久站、負重或咳嗽時,其後必須用手才能把痔瘡推回肛門內。
  • 第四期:痔瘡於肛門外凸出,已不能把痔瘡推回肛門內,這是內痔中最嚴重的狀況。

二、外痔

根據不同的情況分為四型:

  1. 炎性外痔:常有肛緣皮膚損傷和感染引起,肛緣皮膚皺壁突起如水泡樣,腫脹疼痛明顯。
  2. 血栓性外痔:肛門的靜脈叢破裂,血液漏出血管外,形成血栓在皮下隆起。特點為起病突然,局部腫脹、疼痛劇烈。
  3. 結締組織性外痔:因慢性炎症刺激,反覆發炎、腫脹,致使肛門緣皮膚皺襞變大,結締組織增生,形成大小不等的皮垂。
  4. 靜脈曲張性外痔:肛緣周圍皮下曲張的靜脈團,蹲下時令腹部壓力增加,排便時增大,恢復正常體位後症狀可不同程度的減輕。

三、混合痔

長在肛管齒狀線以上及以下,即內痔瘡及外痔瘡的情況一同發生,位於肛門的附近上及下且相通連。使內痔瘡部分和外痔瘡部分形成一整體,是直腸上下靜脈叢共同曲張的靜脈團塊。混合痔瘡的成因絕大多數是由內痔瘡久患不治,而慢慢引發肛門同一齒線上的外痔瘡發生。

怎樣知道自己得了痔瘡?

  • 排便時出現鮮紅色的血
  • 洗澡時,肛門口摸到有腫大異物感
  • 很晚睡、很累,或生理期來之前,覺得肛門腫痛,觸痛或持續性疼痛
  • 搔癢感、灼熱感:肛門好癢,半夜最癢,認真洗後卻愈洗愈癢
  • 可能有塊狀物或分泌物從肛門脫出

痔瘡高危人士有哪些?

  • 司機,廚師,商人,經常使用電腦人士,孕婦等都屬於高危
  • 不良飲食習慣:飲酒過量、嗜辛辣、刺激性食物,都會使肛門的靜脈血管叢充血,阻礙血液回流;少吃蔬果,人體攝取纖維不足,則無法長期刺激直腸黏膜,誘發痔瘡問題。
  • 生活作息不規律/職業因素:都市人經常捱夜、加上工作引致精神緊張及焦慮,容易導致便秘。若工作需長時間坐下、站立,引致運動不足,腸道蠕動減少,糞便下行速度緩慢,從而壓迫靜脈,使血管叢充血,血液回流不暢,導致患上痔瘡。
  • 排便困難:長期便秘人士會由於糞便於腸道存放過久,水分被完全吸收,導致大便乾硬。一旦排便用力過度,會增加肛門的壓力,久而久之便會誘發痔瘡。
  • 疾病因素:患有肝硬化、心臟病、發炎性腸疾、慢性咳嗽等疾病的人士,比一般人更容易肛管發炎。除此之外,若肛門位置受到感染,會刺激肛內皮膚及直腸黏膜,可導致損傷,形成痔瘡。
  • 其他因素:懷孕婦女,因胎兒重量增加了下身的壓力,肛門組織更容易鬆脫,引致痔瘡。而年長、過度肥胖或體質較差的人士,都有很大機會遇上痔瘡的問題。

發現有痔瘡如何自救?

  • 可以改善你的飲食習慣,包括進食多些生果、蔬菜,及增加飲用流質飲品。
  • 排便時避免長期用力,和避免長時間坐着均有幫助。
  • 用温水在浴盆洗澡能有助減輕肛門疼痛,而情況嚴重者,可用冰敷在患處幫助抒緩疼痛及腫脹。

市面上痔瘡膏是不是適合每個人?

首先是孕婦禁用。痔瘡膏內含有的麝香、冰片會對胎兒的發育不利,甚至引起流產。此外,痔瘡膏不能使用於其他部位。很多患者在使用過痔瘡膏後,發現情況會得到舒緩,以為所有痔瘡都可以「自己好」,但其實塗抹藥物只能減輕出血和腫脹等症狀,並不會令痔瘡消失需要提醒的是,痔瘡雖是小病,痔瘡膏也相對比較安全,但還是應該在專科醫生的指導下用藥。使用痔瘡膏3-4天症狀沒有緩解的,要及時到醫院就診,以免延誤病情。

痔瘡手術天下第一痛嗎?

  • 傳統痔瘡切除手術:若10分為滿分的疼痛(像生BB時的疼痛);0分是完全不痛,剛做完痔瘡手術的疼痛感,最嚴重者可能到7、8分,是痔瘡手術後最痛的時間(但大多可以用止痛藥控制)。之後慢慢趨緩,在術後約10-14天疼痛會變得較無感。
  • 環狀痔瘡切除手術 (痔瘡槍手術):手術後輕微不適,持續數天,並無肛門傷口及疼痛

痔瘡能根治嗎?

首先須先認識「痔瘡」究竟是什麼。它其實是肛門的「軟墊」(anal cushion),就像一個橡皮襯墊般能把肛門口封住,與肛門括約肌協同避免糞便滲漏。至於平常大家所認知的痔瘡,多指「產生症狀或不適的痔瘡」,一般是出現三大症狀才需要處理:流血、疼痛、肛門有凸出物。

因此,「切除痔瘡,便能一勞永逸」絕對是不切實際的想法,這不像膽囊或闌尾經過手術開刀就能完整消除,而是每個人自出生後便如影隨形的組織,若是治療後仍不注意自己的飲食、作息等生活習慣,便很可能再次發作。

因應痔瘡的等級其治療手法也會不同,4種等級的痔瘡中,第1級痔瘡還可透過自我護理自癒,第2級痔瘡可以使用內痔結紮療法,第3、4級的痔瘡就建議手術治療。

如何治療痔瘡?

因應痔瘡的等級其治療手法也會不同:

  • 痔瘡藥膏(保守治療):高纖飲食、多喝水、服用軟便劑等等,避免糞便太硬而擠壓痔瘡,疼痛時可在患處塗抹止痛藥膏。
  • 痔瘡手術(積極治療):症狀輕微者可採用簡單的門診手術,例如橡皮筋結紮術和電刀切除,嚴重的痔瘡則須以傳統手術切除。

怎樣可以預防痔瘡?

  • 避免久站、久坐,上班族可定時起身活動。
  • 如廁時間避免用手機、看報。
  • 養成定時排便的好習慣。
  • 保持肛門清潔與乾燥,便後可用清水沖洗肛門。
  • 避免熬夜,以及飲酒或辛辣類等刺激食物。
  • 充足的飲水量,正常人每日所需喝水量約為「每公斤體重×30毫升」。
  • 多吃高纖蔬果,如奇異果、香蕉、花椰菜都是不錯的選擇,可使大便鬆軟,預防便秘。
  • 可以從事較為緩和的運動,促進血液循環。
  • 長時間久坐時,可在就寢前行溫水坐浴,達到放鬆、減輕肛門部位的壓力

十女九痔,痔瘡實際是否內分泌的問題?

痔瘡會發生於所有年齡、男女性別及各種種族。但是女性十分容易患有痔瘡因爲:

  • 月經期:如有「便秘」而久蹲如廁容易導致血液不循環,加重肛門的負擔,容易導致患痔瘡,或是痔瘡加重。
  • 妊娠期:妊娠期一方面由於孕激素和鬆弛肽等激素作用,會使盆底和肛管支持組織鬆弛,會使肛墊負擔加重,進而下移,誘發痔瘡。另一方面,由於妊娠期行動不便,孕婦的運動量減少,導致腸胃蠕動減慢,導致大便乾燥,進而可能在因排出障礙擦傷痔區粘膜引起出血。除此之外,妊娠期由於子宮壓迫,腹壓增大,盆底下移,容易影響到痔靜脈叢的回流,引起肛墊血液動力調控障礙,也會導致患痔瘡。產褥期產婦分娩後,由於腹腔空虛,便秘感遲鈍,再加上坐月子期間活動減少,可能導致數日不排便,而糞便在腸道中滯留水分被吸收後會導致大便剛硬,強行排出會損傷肛門,引發痔瘡。
  • 更年期:女性到更年期後,與肛門功能有關的組織也會老化,再加上內分泌與神經功能失調,頻繁上廁所,容易增加肛門的負擔,增大患病的可能。

痔瘡會癌變嗎?

從發病機理來看,痔瘡是一種良性疾病,一般不會發生癌變。因為痔瘡是直腸肛門部位肛墊下移所致,或靜脈叢曲張形成的血管團。而直腸癌是由於細胞分化不成熟、過度增生形成的惡性腫瘤,兩者有本質上的區別。

Text : UrbanLife Health Editorial
Photos : UrbanLife Health Editorial

📍 Follow我們的IG urbanlife.hk

🔔 訂閱我們的 Youtube頻道 UrbanLifeHealth生活新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