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wnload UrbanLife 健康新態度 app
【大腸癌存活率】想提高治療效果就先瞭解自己的病況!詳細解析大腸癌末期6大診斷+存活率

【大腸癌存活率】想提高治療效果就先瞭解自己的病況!詳細解析大腸癌末期6大診斷+存活率

醫學專科 腫瘤科
By Bernice on 23 Nov 2023
Digital Editor
Bernice Cheong是一位追求健康生活的資深編輯,她熱愛分享有關醫療疾病、食物營養、運動健身等方面的內容。她以簡潔有趣的寫作方式,深入見解和實用建議贏得了讀者的廣泛好評。透過UrbanLife Health,她致力於向大家傳遞更多健康知識,,讓大家一起實現更健康、更幸福的生活。 bernice.cheong@urbanlifehk.com

大腸癌分期中,末期的存活率是一個令人深感關切的議題,其涉及到患者在面對極端挑戰時的生存前景。在這個階段,癌症通常已經擴散到身體的其他部位,對治療的挑戰性也隨之增加。以五年存活率為指標,深入瞭解癌症轉移的程度、患者的整體健康狀況對存活率的影響,以及不同的治療方式都在末期大腸癌管理中有著重要的影響。同時,患者、醫生與家屬也可以更理性的面對這一嚴峻現實,同時促進更有效地治療和給予支援措施的制定。

大腸癌存活率|目錄+快速連結

大腸癌末期是指大腸癌病情已經進展到最後與最嚴重的階段。

甚麼是大腸癌末期?

大腸癌末期是指大腸癌病情已經進展到最後與最嚴重的階段。這通常表示癌症已經出現轉移現象至身體的其他器官或深入組織,或者由於局部腫瘤的大小或位置,無法進行手術治療。末期大腸癌是癌症的最終階段,治療變得非常有限,主要是以舒緩症狀,提高生活質量治療為主。以下是大腸癌末期的一些特點:

1. 轉移

末期大腸癌的一個主要特點就是癌細胞的轉移,其意為從原發病竈轉移到其他部位,如肝臟、肺部、骨骼等。這使得治療變得極為複雜,因為需要綜合多個受影響的器官。

2. 嚴重症狀

末期大腸癌患者可能會經歷嚴重的症狀,其中包括劇烈的腹痛、體重下降、呼吸短促、淋巴腫脹、骨折、肢體無力、腹水等。這些症狀通常與癌症轉移到其他器官或器官功能受損有關。

大腸癌末期的治療主要是以舒緩症狀、提高生活質量為主。

大腸癌末期治療法

大腸癌末期的治療主要是以舒緩症狀、提高生活質量為主,因為在這個階段,治癒性的手術與放射線治療的效果通產都會有限。以下是末期大腸癌的一些主要治療方法:

1. 支持性護理

末期大腸癌患者最主要的治療是提供全面的支持性護理。這包括舒緩症狀,如疼痛、呼吸急促、食慾不振等,以改善患者的生活質量。此外,支持性護理也包括心理和社會支持,幫助患者與家人在面對癌症上的情緒與心理挑戰。

2. 鎮痛治療

疼痛管理是末期大腸癌治療的重要組成部分,醫生可能會使用不同類型的鎮痛藥物,包括止痛劑等,以舒緩患者的疼痛。

3. 化療

化療的目的是減緩腫瘤的生長、控制病情,並舒緩一些症狀。然而,對於末期患者而言,治療後仍需要仔細觀察,因為這很可能會帶來一些副作用,從而導致患者的症狀加劇。

4. 標靶治療

標靶治療是一種針對腫瘤細胞特定分子的治療方式,但這項治療方法並非任何患者都適用,它可能用於一些特定的末期大腸癌患者,以舒緩病情進展,且通常會與化療結合使用。

5. 放射線治療

放射線治療在末期大腸癌的治療上多數是用於舒緩特定症狀,如腫瘤所引起的疼痛或阻塞。然而,在這個階段,放射線治療的適用性有限,因此可能會對患者的整體健康產生不利影響。

6. 手術治療

當大腸癌來到末期,手術治療通常不再是治療的首要選擇,然而,有時也有可能會進行手術來舒緩症狀,如腸阻塞或大腸出血。

綜合上述所說,治療方案應該根據患者的個體狀況、癌症的特定以及患者的治療目標來制定。在這個困難的階段,與醫療團隊密切合作,制定個性化的治療計劃,同時也提供心理、社會與情感方面的支持,才是確保患者在這個時期得到最好的照顧。

大腸癌的存活率取決於多個因素,包括癌症的具體位置、癌細胞的特性、患者的整體健康狀況以及接受的治療方式等。

大腸癌末期存活率

大腸癌的存活率取決於多個因素,包括癌症的具體位置、癌細胞的特性、患者的整體健康狀況以及接受的治療方式等。末期大腸癌通常指的是癌症已經出現轉移至其他部位或局部進展到無法進行手術的程度。由於這個階段的癌症通常比早期發現的難以治療,存活率相對較低,一般上來説多數是低於15%。

在標靶藥物尚未研發時,大腸癌末期患者只能通過化學治療與放射治療,因此患者的存活率也很低。然而,現今把化學治療與標靶治療合併使用後,患者的平均存活時間可增加至2年。再者,如患者在接受合併治療後,腫瘤也能有效地得到控制,等待縮小後再開刀切除,對此則有20%至30%的患者可存活超過五年以上,暫時告別癌症。

Text : UrbanLife Health Editorial
Photos : UrbanLife Health Editorial、網上圖片
Source:台灣癌症基金會 官網

📍 Follow我們的IG urbanlife.hk

🔔 訂閱我們的 Youtube頻道 UrbanLifeHealth生活新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