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閉症微電流刺激治療】理大新研究!中四生明顯改善、會主動與人溝通 爸爸:好開心他變得人性化
自閉症譜系障礙是一種腦神經發展障礙,亦是兒童其中一中最盛行的發展障礙,惟目前其成因仍未有確質結論及根治方法。根據教育局數據,2021/22學年有近1.2萬名學生因患自閉症而有特殊教育需求。香港理工大學研究團隊聯同精神科醫生,利用微電流刺激治療,成功令改善自閉症人士的社交溝通能力及認知功能。
微電流治療有效改善患者社交及認知能力
研究團隊為41名14至21歲自閉症人士,進行前額葉微電流刺激治療。結果發現,微電流刺激治療同時結合認知訓練,可以顯著減少研究参加者的偏執行為、提高他們靈活變通能力、訊息處理速度及表情辨别能力,有效提升整體社交及認知能力。
中四生治療後明顯改善 爸爸:變得人性化
參與研究的精神科專科醫生佘嘉倩分享,現年16歲的Royce自3歲起患自閉症,在語言表達方面有問題、對於外界亦較少反應、甚少與他人交流等,在分別接受4輪(每輪10次)微電流刺激治療後,Royce的爸爸留意到,他會主動與家人、老師、同學溝通,更會主動與父母分享自己的感受,Royce爸爸自言「好開心」,又指兒子變得「人性化」
佘嘉倩稱,微電流治療初步並無嚴重的副作用,一般只有在刺激位置感到輕微痕癢或輕微刺痛。
微電流治療無嚴重副作用
理大康復治療科學糸副教授韓明怡表示,微電流刺激治療是非侵入式皮質神經調控方法,通過微電流來刺激腦部前額葉範圍,以改善突觸可塑性及神經元網絡接連,提升年輕自閉症人士的認知功能。她指,這項介入治療是建基於超過60年的科研,證明微電流刺激對提升某些大腦功能,如專注力、情緒控制等的正面效用,為自閉症人士帶來傳統藥物以外的另一新治療方向。
目前自閉症譜系障礙仍未有一種可以根治的藥物治療方法,患者須持續透過行為治療,改善他們的社交與溝通困難。團隊期望是次研究成果可為年輕自閉症人士提供安全及有效的治療方法,下一步計劃將透過資助,進一步研究如何利用機器學習預測微電流刺激的治療結果、家用微電流刺激治療的可行性及持續性治療的成效。
自閉症譜系障礙知多啲?
自閉症是一種先天性發展障礙,又稱為「自閉症譜系障礙」(Autism Spectrum Disorder, ASD),是一系列發展障礙的統稱,其中包括:自閉症(Autism)、亞氏保加症(Asperger Syndrome)、高功能自閉症、自閉症傾向等等
自閉症患者7大特徵
1. 社交互動能力困難
患者的社交表現會是冷漠、被動,或過份熱情、古怪,給人一種「只顧講、不愛聽」的感覺。
2. 非語言溝通困難
患者較難運用非語言溝通技巧與人交流,包括表情和眼神接觸。
3. 發展人際關係困難
他們友誼建立方面較單向,多數只與有共同興趣的人作伴。
4. 重複行為
患者會做出很多重複、反覆的行為,例如排列物品、開關櫃門、轉動車輪等;興奮或激動時,有可能會不停地拍動雙手、撞頭、搖動身體、自轉或來回走動等。
5. 固執不變
對常規表現固執,較難適應生活上的轉變,例如行走路線、物品位置、食物種類等。
6. 狹隘興趣
患者喜愛單一、重複及欠缺變化的興趣,例如背誦巴士路線、交通標記、地鐵站名、地圖、日曆,或有關恐龍、太空、動植物等資料及數據。
7. 感官反應異常
患者在感官方面有過高或過低的反應,例如有些兒童會對某些聲音、質感有極端的驚恐或抗拒的反應
Text : UrbanLife Health Editorial
Photos : UrbanLife Health Editoria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