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wnload UrbanLife 健康新態度 app
【醫療突破】中大新技術!一站式胸腔主動脈瘤手術 兩年來完成25病例、達零死亡率

【醫療突破】中大新技術!一站式胸腔主動脈瘤手術 兩年來完成25病例、達零死亡率

健康資訊 醫療新聞
By Pinky on 09 Nov 2022
Digital Content Writer

高血壓患者容易引發胸腔主動脈瘤,是本港最常見的死因之一,每年平均有1400人因病而入院,死亡個案達300宗。中大醫學院自2020年起引入新技術,利用新型混合人造血管支架,完成亞洲一站式胸腔主動脈手術,至今已經完成25宗手術,死亡率為0%。

中大醫學院自2020年起引入新技術,利用新型混合人造血管支架,完成亞洲一站式胸腔主動脈手術,至今已經完成25例手術,死亡率為0%。

25成功個案、零死亡率

主動脈是人體最大的動脈血管,形狀像一支拐杖,胸腔的主動脈如出現病變,例如胸腔主動脈瘤,有機會引致血管撕裂等情況,9成半患者有沒有症狀,4成病人未入院已經死亡。

中大醫學院於2020年10月引讓新技術名新型混合人造血管支架「E-vita Open NEO」,可以一次過處理主動脈不同位置的病變,其設計獨特可防止術後回彈,能減低移位風險。中大團隊在過去2年已使用該技術為25名病人進行手術,成功實現0%死亡率,術後併發症的機會亦屬罕見。

中大團隊前年10月由外國引入新型的混合人造血管支架,穩定性比過往高,而且只需做一次手術。

新技術能在一個手術內完成治療

中大外科學系心胸外科組名譽臨床助理教授藤川拓也表示,對於胸腔主動多處病變的病人,傳統手術要分幾次進行,先要處理升主動脈及弓主動脈的血管瘤,然後再進行第二次手術處理降主主動脈的血管瘤,惟部分病人未等到第2次手術就可能因血管撕裂而死亡。過往礙於科技發展,同類手術約20年前死亡率可達20%。他表示,現時一站式混血支架可覆蓋整個主動脈範圍,能在一個手術完成上述所有程序,減少患者開刀次數和住院時間。

吳女士今年7月進行使用新技術的胸腔主動脈手術,完成後約1星期可出院,至今恢復良好。

80歲長者亦可進行手術

現年57歲的吳女士分享,她20年前左邊頸部出現腫脹,發現其胸腔主動脈有異常,但當時香港未有相關的手術可供治療,只能持續觀察。吳女士在去年9月出現聲沙,初時以為是「大頸泡」,她稱「無想過聲沙與主動脈有關」,後期檢查發現她多段主動脈出現主動脈瘤。中大團隊在今年7月利用新技術為吳女士進行手術,完成後約1星期可出院,至今恢復良好。

中大醫學院外科學系心胸外科組主任黃鴻亮指,以往65歲以上的患者不會考慮進行相關手術,不過隨著手術成熟,近年有80歲的長者,亦可完成手術。

胸腔主動脈如出現病變難以發現

主動脈是人體最大的動脈血管,形狀像一支拐杖,胸腔的主動脈如出現病變,例如胸腔主動脈瘤,有機會引致血管撕裂等情況,9成半患者有沒有症狀,4成病人未入院已經死亡,傳統手術要分幾次進行,三分一病人未等到第2次手術可能已經死亡。中大醫學院外科學系心胸外科組名譽臨床助理教授何殷傑表示,隨著人口老化及進行身體檢查的市民增加,因此發現患上血管瘤病人上升。

Text : UrbanLife Health Editorial
Photos : UrbanLife Health Editorial

📍 Follow我們的IG urbanlife.hk

🔔 訂閱我們的 Youtube頻道 UrbanLifeHealth生活新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