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wnload UrbanLife 健康新態度 app
【肺癌治療】港大醫學院等推出肺癌精準醫學計劃 提供免費癌症基因檢測 助制定針對治療方案

【肺癌治療】港大醫學院等推出肺癌精準醫學計劃 提供免費癌症基因檢測 助制定針對治療方案

健康資訊 醫療新聞 醫學專科
By Giann on 26 Aug 2022
Deputy Managing Editor

本地癌症病例數目繼續上升,根據政府及醫管局最新數字顯示,癌症是港人的頭號殺手。單於2019年已錄得近15000宗癌症死亡個案,佔港人死亡率約30.5%,意味著每10個死亡人口中,至少有3人是死於癌症

一般大眾或會對癌症有疑惑、恐懼、可怕等感覺,但其實隨著科學進步,精準醫學治療有助制定癌症治療方案。港大醫學院與政府及私人機構推出「非小細胞肺癌精準醫學計劃」,現誠邀約1800名第四期非小細胞肺癌患者,進行免費「全面癌症基因檢測」,以揪出致癌根源及開拓更多治療選擇。計劃所得的數據亦有助成為本港臨床基因組數據庫的基礎,推進大數據應用及香港癌症護理個人化。

肺癌在2019年的新症按年增加6.2%,是自2012年以來再次超越大腸癌成為本港最常見癌症。

肺癌為本港最常見癌症 新症按年增6.2%

癌症在本港愈來愈普遍,相信一般人都會「聞癌色變」,2019年本港癌症新症再達新高,錄得超過3.5萬宗,按年上升3.1%,其中肺癌新症按年增加6.2%,是自2012年以來再次超越大腸癌成為本港最常見癌症,而且57.3%患者確診時已達第四期,是香港最致命的癌症。致命癌症排名首3位依次為肺癌、大腸癌及肝癌,合共佔癌症死亡總數逾半,而其餘7位則是乳腺癌、胰臟癌、胃癌、前列腺癌、非霍奇金淋巴瘤、食道癌及白血病。

港大醫學院等推出非小細胞肺癌精準醫學計劃

肺癌作為本港最常見癌症,死亡率亦相當高,根據衞生署的數據顯示,於2020年錄得的癌症死亡人數當中,肺癌佔26.4%。因此為肺癌患者研發更有效和及時的診斷與治療方案,能有助減輕本港醫療系統負擔。加上肺癌患者若要採用針對性治療,就需要先找出患者所屬的基因變異類型,惟現時公立醫院的基因檢測只涵蓋3種常見的基因變異(EGFR、ALK及ROS-1),故有全面的癌症基因檢測實在重要。

有見及此,香港大學李嘉誠醫學院臨床醫學學院臨床腫瘤學系、港府、醫管局、羅氏大藥廠香港有限公司(羅氏)聯手合作,在今年6月推出「非小細胞肺癌精準醫學計劃」,為1800名合資格的第四期非小細胞肺癌患者免費提供「全面癌症基因檢測」,冀為晚期肺癌患者更精準地診斷肺癌,以及制訂個人化的治療方案,以改善患者的治療效果,提高存活率,同時確保治療後的生活質素。而今次合適的申請患者會被安排到鄰近的7間公立醫院腫瘤科中心進行檢測及治療。

現時公立醫院的基因檢測只涵蓋3種常見的基因變異(EGFR、ALK及ROS-1),故有全面的癌症基因檢測實在重要。

甚麼是「全面癌症基因檢測」?

隨著醫學進步,對付癌症已不再是千篇一律的治療模式。同一種癌症,都可能包含著不同的基因變異特性,從而影響患者適合哪些治療。今次計劃所提供的「全面癌症基因檢測」可一次過偵測超過300種基因突變,準確率高達99%,讓醫生能夠揪出致癌根源、患者個別的基因特徵,以開拓更多治療選擇,增加精準個人化治療的應用機會。

羅氏患者准入及公共事務主管Florence Lee表示,醫療不只是醫病,更是一個社會議題。Photo from UrbanLife Health

癌症不能等 治療需要個人化

羅氏患者准入及公共事務主管Florence Lee表示,已為頭40名招募到的患者作初步分析,其中4名病人(10%)驗出3種常見類型以外的基因變異,能以現有的藥物用作治療,情況令人鼓舞。如沒有進行全面癌症基因檢測,醫生無法得知市面上有適合他們的標靶藥,可為他們改善癌症控制及延長優質存活期。

癌症固然可怕,但患癌並不等於宣判死刑,大家透過醫生的專業意見、日新月異的方法,尋找最適合自己的治療方案,Florence認為,「癌症不能等」,精準又個人化的治療一定要推動,「醫療不只是醫病,更是一個社會議題」,深信這個計劃,無論在大數據的運用、香港癌症治療個人化,均能帶來深遠的影響力。

而對於今次港府、醫管局、學術界、醫療行業跨界別合作,Florence指「咁齊心、齊腳」的合作不算常見,相信4大界別互相配合、各司其職,定能為香港醫療帶來新希望,亦期望未來會再有更多合作,為更多病人帶來新希望。

港大醫學院與政府及私人機構推出「非小細胞肺癌精準醫學計劃」,現誠邀約1800名第四期非小細胞肺癌患者,進行免費「全面癌症基因檢測」。Photo from 受訪者提供圖片

計劃詳情可致電 9500 2757 或電郵至 nsclcgen@hku.hk 向香港大學臨床腫瘤學系的研究團隊查詢。

如你有興趣參與是次研究,請透過以下連結登記﹕http://bit.ly/39q6p5u

Text:UrbanLife Health Editorial
Photos:UrbanLife Health Editorial

📍 Follow我們的IG urbanlife.hk

🔔 訂閱我們的 Youtube頻道 UrbanLifeHealth生活新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