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周病症狀】46歲婦牙齒佈滿牙石怕尷尬10年間減外出 了解4大牙周病病徵及治療
牙周病演變過程
馮醫生指,牙齒不乾淨,便會積聚牙菌膜及細菌,引起牙齒周圍組織(牙齦組織)發炎。如果仍疏忽、沒有正確護理牙齒,細菌及牙菌膜便會愈積愈多,屆時細菌便會利用口水中的礦物成分,鈣化成為牙石,當牙石積聚在牙齒表面,就不能用牙線或牙刷清潔掉。
而因牙石表面非常粗糙,會吸引更多細菌、牙菌膜積聚,繼而便會令牙齦炎慢慢演變成牙周炎,導致牙周袋的產生。如再惡化下去,牙肉及牙骨就會收縮,最後就會造成牙齒脫落。
4大牙周病症狀
1-刷牙時流牙血
病情初期,患者會偶爾在刷牙時流牙血,又或用牙籤剔牙時流血。但隨著牙周病惡化下去,牙肉流血、牙肉腫的情況,會變得更加嚴重及頻密,「患者可能每日都會出現流牙血」。
2-牙齒酸軟、痺痛
再者,牙周病會令牙肉、牙骨收縮,使牙腳外露。屆時病人會覺得牙齒有點酸軟,喝凍水、熱水、吃甜食都會出現牙齒痺痛。
3-牙齒鬆動
而當牙周病已達中、後期,牙齒旁的牙骨已收縮至一定程度時,牙齒更會有移動、鬆動的情況發生。
4-口氣
不論是哪一個階段,一旦患上牙周病,令口腔長期有細菌、牙肉發炎,都會令口腔產生口氣。
牙周病治療一覽
馮醫生指,面對有牙周病的患者,首要是進行準確的診斷,醫生會為患者進行臨床診斷(如用探針檢查牙周袋的深度、了解患者的身體狀況),同時也會進行詳細的X光檢查,以助訂立合適的治療方案。
完成診斷後,醫生亦會了解病人的刷牙技巧、清潔口腔習慣是否正確,「病人能否正確刷牙比醫生的治療更重要」,所以很多時醫生都會先了解患者如何刷牙,以提點其刷牙的方法,然後再開始治療。
治療方面,主要分非手術及手術清潔兩大類。非手術的清潔,可能會分數次進行,若有些地方有較深入的牙周袋,或需用麻醉藥幫助。
但如非手術方法未能控制病情,醫生就會考慮使用手術的方法。手術治療時,醫生會將患者的牙肉翻開、清洗再縫線蓋上。而按情況,醫生也會進行其他手術方法,如牙周增生或還原手術。目的是將一些物料如骨粉,放置在牙腳、牙周組織下面,從而誘導原本失去的組織重新長出。
馮醫生提醒,如想預防牙周病發生,患者除了要注意清潔牙齒的邊緣及鄰面、至少3個月換一次牙刷,同時亦應每半年進行一次牙科檢查及洗牙,以確保牙齦保持健康。
嚴重個案分享
馮醫生分享一個嚴重牙周病案例。一名46歲患有嚴重牙周病的女士,因覺得牙齒很難看,同時也感到口腔味道很重,所以過往10年都很少外出。
求診時,其大部分的牙齒都已佈滿牙石,甚至失去部份牙齒。不過她卻表示,牙齒完全沒有痛楚的感覺,只是有些日子會在早上起床時掉牙,又或在進食時出現牙齒鬆動,繼而脫落的情況。
馮醫生直言,面對這類嚴重個案,處理方法會複雜很多,如在失去牙齒的情況下,使用假牙也會較為複雜。「很多人會忽略的是,其實牙周病除了失去牙齒外,同時也會將牙骨帶走。有病人或會說,有錢植牙便可,但在沒有牙骨的情況下,即使戴假牙也未必穩固,而做其他牙科治療也會變得較為複雜。」
Photo from 港大牙醫學院
Text : UrbanLife Health Editorial
Photos : UrbanLife Health Editorial
Source:香港大學牙醫學院牙周病學高級牙科醫生馮建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