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補鐵方法】五個港女一個貧血 手術時較易有併發症死亡風險高42%(附補鐵方法)
Photo from UrbanLife Health
貧血患者手術風險較高
香港臨床血液管理學會代表、麻醉科專科醫生鄭鴻佳表示,香港約有一成人患貧血,當中以缺鐵性貧血最為常見,血細胞功能是攜帶氧到不同器官,貧血患者有可能會出現器官缺氧的問題,引起中風、心臟病。貧血患者細胞康復得較慢,傷口癒合得較慢,免疫力亦會較低,因此貧血患者術後住院時間較長,深切治療部入住率、術後感染機會較高。一項加拿大研究發現,貧血患者的手術死亡風險(術後第三日)比非貧血患者高42%。
女性較易貧血
香港婦產科學會代表、婦產科專科醫生蔡嘉敏表示,根據香港婦產助產科雜誌文獻回顧,一六至一七年首次捐血女性中,平均四至五名就有一位貧血。蔡指女性比男性更易出現缺血性貧血,首先因為月經會周期性失血,加上懷孕、生育,或者有子宮肌瘤等婦科問題,若經血過多(每經期血液流失>80ml)持續一年,容易引起缺鐵性貧血。蔡表示,不少女性未必接受荷爾蒙藥物治療,或需於貧血情況下進行手術,承受較大風險。
Photo from UrbanLife Health
血液管理方案減風險
鄭鴻佳表示,如病人及早發現貧血問題,應早作出血液管理,包括檢查血紅素、心肺功能及營養攝取情況。根據將軍澳醫院2015至2017年數據,200多名大腸癌病人運用促進病人康復方案及血液管理後,術後併發症減少21.4%,輸血率降低60%,住院日數減50%。
四種補鐵方案:食物、鐵丸、輸血、靜脈注射式輸鐵治療
香港臨床血液管理學會主席、麻醉科專科醫生周雨發指出,現時的補鐵方案各有利弊,不少人以為食含鐵食物就可補鐵,但其實要視乎食法、吸收率及食物配搭。另外,常見的口服鐵丸是有效的補鐵方法,但可能有副作用,包括肚瀉、腸胃不適,而且需長期服用。
傳統上進行手術時會輸血,但其實未必能滿足貧血患者的需求。周解釋,輸血不能解決缺鐵性貧血問題,因為輸血只能短暫加強血色素,但其數目會迅速下降,因此需從根源上補鐵。另外輸血亦有風險,如患者身體對外來蛋白質有反應,會出現顫抖、紅疹、發燒;輸入的紅血細胞引有可能出現溶血反應,血細胞會快速溶化,並釋放雜質。
周表示,靜脈注射式輸鐵治療是較新的補鐵方法,數小時便可完成輸鐵,讓患者可較早進行手術,亦可避免輸血引起的併發症。周建議病人先從飲食上攝取更多鐵質或服用鐵丸,效果不足或需要在短時間內進行手術,便可考慮靜脈注射式輸鐵。
貧血症狀
╴疲倦
╴難以集中
╴頭暈
╴呼吸不順
╴心悸
╴面容蒼白
╴手腳冰冷
Text : UrbanLife Health Editorial
Photos : UrbanLife Health Editoria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