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宮頸癌症狀】年輕患者病情未必輕 下體異常出血無痛亦勿忽視
Photo from Urbanlife Health
臨床腫瘤科專科醫生蘇炳輝指出,子宮頸癌在2018年香港常見癌症中排名第七,死亡率排第八,每年有580宗新症。本港子宮頸癌發病中位數為54歲,有年輕化趨勢,在09年20至40歲患者的病發率是每10萬人有8.7%人確診,到了18年病發率已升至9.2%。
病因
-人類乳頭狀病毒(HPV)
-吸煙
-早發生性行為
-多個性伴侶
-患有性病
-抵抗力弱
-年齡愈大風險愈大
早期症狀
-下體出血,通常不會有劇痛感覺,在兩次經期間有異常出血現象就要小心
-進行性行為後出血
-停經後出血
後期症狀
-淋巴水腫,引起腳腫
-如腫瘤壓住輸尿道,會腰痛
-如腫瘤影響到膀胱,小便會較頻密如腫瘤影響到直腸,大便會有困難,甚至大便帶血
如何選擇治療方法?
蘇醫生解釋,香港逾9成子宮頸癌個案皆是由HPV引起,如被人類乳頭狀病毒感染後,子宮黏膜會產生病變,子宮頸癌可分不同期數。
期數 | 分期標準 |
第一期 | 黏膜被癌細胞侵入處的深度不超過3mm,闊度不超過7mm |
第二期A | 癌細胞侵入至陰道上端的三分之二 |
第二期B | 癌細胞侵入至子宮旁的組織 |
第三期A | 癌細胞侵入至子宮頸底部 |
第三期B | 癌細胞侵入至盆腔骨頭 |
第四期 | 癌細胞侵入至膀肛、直腸 |
第四期B | 擴散至遠端器官 |
蘇醫生指出,香港有六至七成子宮頸癌患者接受治療後不會復發,治療方法根據病情而定,早期癌症患者可進行子宮頸圓錐形切除手術,以及放射治療。如腫瘤少於4cm,及未影響到子宮旁組織,患者又想保留生育能力,便可進行子宮頸切除手術、淋巴切除手術、放射治療,如患者年齡較大,或未有生育計劃,可選擇全子宮切除手術。如腫瘤大於4cm,已影響到子宮旁組織,便需做放射治療及化療。
Photo from Urbanlife Health
打HPV疫苗要盡早
疫苗是預防感染HPV的最佳途徑。由2019/20學年起,衞生署會為合資格的小學女學童提供子宮頸癌疫苗接種,兩劑分別在小學五年級及六年級時注射。蘇醫生表示,由於HPV可經性行為傳播,因此未進行過性行為時接種疫苗效果較佳,不過疫苗對其他女性亦有保護作用,應盡快補打。另外其實男性亦會感染HPV,導致引上肛門腫瘤、口腔腫瘤、疣及性病,因此男性亦應施打HPV疫苗保護自己。
年輕患者未必病情輕
不少人以為年輕患者病情會較輕微,蘇醫生表示,據其臨床經驗,不少年輕患者病情惡化得較快,可能因為本身抵抗力較差或有其他隱疾,讓病毒有機可乘。他曾接觸過一名30多歲的女患者,確診子宮頸癌時為3B期,照理治癒機會頗高。患者按照標準在7個星期內完成放射治療,不料之後出現氣喘,檢查發現已嚴重「肺花」,即癌細胞已轉移至肺部,雖然即時開展化療,但數個月後仍是撒手人寰。蘇醫生提醒指,子宮頸癌的治療時機非常關鍵,如及早接受治療,康復機會大大提高。
Text : UrbanLife Health Editorial
Photos : UrbanLife Health Editoria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