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腸套疊症狀】幼童每隔20分鐘哭鬧、流冷汗?腸套疊病因、症狀及3項治療方法
幼童哭鬧不足為奇,但如果孩童患上腸套疊,會因陣發性腹絞痛而間歇性哭鬧、流冷汗或嘔吐,大便亦會帶有血絲和黏液,家長應留意子女是否出現病徵,如延遲就醫有可能導致腹膜炎。這次分享腸套疊病因、症狀及3項治療方法。
腸套疊症狀|目錄+快速連結
甚麼是腸套疊?病因是甚麼?
腸套疊是指一段腸道套進另一段腸道,形成「大腸包小腸」。腸套疊常見於嬰兒和幼童,約有75%發生於0至2歲兒童身上,其中以5至9個月大幼兒的病發率最高,且男童比女童的確診病例更多。
通常的病因是迴腸末端的淋巴組織因上呼吸道感染或腸胃炎而脹大,令迴腸末端套入盲腸和結腸所致,偶然因為梅克耳氏憩室和息肉等相關腸道疾病而引發腸套疊。另外,患有囊性纖維化的兒童亦有罹患的風險。
腸套疊症狀
- 陣發性的腹絞痛,導致間歇性哭鬧
- 嘔吐
- 大便帶有血絲和黏液,顏色如暗紅黑加侖果醬
- 腹部腫脹
- 昏昏慾睡/昏睡/陷入休克
腸套疊屬急症,必須及早診治,若腸套疊時間拖延較久,會導致腸道組織缺血、黏膜糜爛壞死出血,甚至腸壁破裂穿孔,引發腹膜炎。若發炎感染擴散至全身,則會造成敗血症休克。
治療方法
1. 灌腸復位
如患者的腸套疊症狀發生在48小時內,且無明顯脫水與電解質紊亂,則可選擇使用灌腸復位治療。灌腸復位為非手術活療方法,用空氣或液體灌腸法治療,並以X光透視或超聲波造影監察進度,接著繼續注入空氣,再利用空氣壓力把套入的腸子推回原位。成功率大概80%。
2. 剖腹手術
如患者情況不能進行灌腸復位,或者灌腸復位失敗,就必須全身麻醉進行緊急手術。剖腹手術是先在腹部右側作一橫向切口,再嘗試解除腸套疊,如腸臟有壞死情況、腸套疊未能復位,或者腸道有病變如梅克耳氏憩室、息肉等,則會切除涉及腸段,然後再將腸端縫合。
3. 腹腔鏡手術
通過一個細小的肚臍切口置入腹腔鏡套管,以二氧化碳撐脹腹部,然後放入腹腔鏡,再在腹部作兩個小切口以放入腹腔鏡工具,嘗試將套腸復位。若腸臟有壞死情況、腸套疊未能復位,則須進行腸道切除,這需擴大肚臍切口或經另外一個剖腹切口來進行。
根據目前醫學上仍無法預防腸套疊,家長只能提高警覺,及時就醫以避免延誤治療,防止嚴重併發症。即使治癒後,腸套疊仍有復發風險,因此父母需持續關注孩子的健康狀況。
Text : UrbanLife Health Editorial
Photos : UrbanLife Health Editorial
Source:醫管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