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生素】對付超級細菌新突破!港大發現抗風濕含金藥物能抑制抗藥性細菌
Photo from 香港大學
抗生素是一種可以消滅或防止細菌生長的藥物。但當抗生素使用不當或過量食用時,細菌會出現變異產生耐藥性,令原本有效的抗生素變為無效。在長期使用抗生素的治療過程中,病菌產生了一種名為金屬β-內酰胺酶(metallo-β-lactamases, MBLs)的耐藥因子,MBLs能夠水解幾乎所有的常用β-內酰胺類抗生素,使其喪失臨床治療的效力。另外,被喻為「最後防線」的抗生素多粘菌素(Colistin, COL)亦在2015年出現耐藥因子:可移動粘桿菌素耐藥酶(mobilized colistin resistance, MCR)
以上兩種耐藥酶具有截然不同的結構與生物功能,因此目前在臨床上還未有有效且通用的治療策略,可應付同時具有兩者的多重耐藥超級細菌。香港大學理學院化學系孫紅哲教授,以及李嘉誠醫學院余雷覺雲感染及傳染病中心總監何栢良醫生領導的研究團隊,通過對一種能夠同時生產MBL和MCR的臨床分離大腸桿菌E. coli CKE進行藥物篩選,發現一種抗風濕含金藥物金諾芬(AUR)能抑制MCR及MBLs活動。
金諾芬能夠靶向到MBL酶中心的至關重要的半胱氨酸,完全抑制其水解抗生素的活性;與此同時,金諾芬能夠有效攻擊MCR酶中的磷酸化酪氨酸並佔據活性位點,阻斷其生物功能,使之喪失對抗粘桿菌素的能力。
如金諾芬與抗生素碳青霉烯(如美羅培南meropenem, MER)和COL聯用,抗生素使用量可減97%就達成效果,細菌耐藥性的進一步發展被延緩,抗生素的使用壽命得以大幅延長。
研究團隊在小鼠感染細菌模型中,發現採用金諾芬和COL的聯合療法能夠將多重耐藥的克雷伯氏肺炎菌在小鼠肝臟和脾臟的感染數量降低九成以上。更具意義的是,所有受大腸桿菌E. coli CKE系統性感染的小鼠在接受金諾芬和COL的聯合療法五天的治療之後悉數存活;只接受COL治療的小鼠存活率僅為四成。此項研究目前已於《自然‧通訊》(Nature Communications)發表,並已申請美國專利。
Text : UrbanLife Health Editorial
Photos : UrbanLife Health Editorial
Source:香港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