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血糖知識】飯後食水果好唔好?!糖尿病名醫揭「2大時間」吃法 控糖更有效!
水果究竟是血糖的幫兇,還是健康的良伴?中國糖尿病名醫透露,糖尿病患者吃水果的關鍵不在於能不能吃,而在於3大關鍵:「什麼時候吃」、「吃什麼」以及「吃多少」。聰明掌握時間和種類,就能享受水果的美味,又不用擔心血糖失控!
血糖高時應避開高糖水果
北京協和醫院內分泌科主任向紅丁指出,水果能補充大量的維生素、果膠和礦物質,是一種良好的食品。因此,關鍵問題並非糖尿病患者能否吃水果,而是如何正確地吃。
他提醒,在吃水果前,糖尿病患者至少要掌握兩件事:一是自己的血糖控制得怎麼樣;二是要吃的水果中含葡萄糖的量有多少。當血糖控制不佳時,應少吃或不吃含糖量較高的水果,如甜的香蕉、荔枝、柿子、紅棗等。
西瓜含有果糖 影響血糖較小
對於夏天常見的西瓜,向紅丁醫師特別說明:雖然甜西瓜含糖量不低,但其主要成分是果糖,而非葡萄糖。果糖不是血糖的組成成分,在血液中的代謝過程早期並不需要胰島素的幫助。因此,少量食用西瓜,不一定會嚴重影響血糖。不過,他也提醒,柿餅、乾棗、桂圓等乾果的葡萄糖含量很高,應盡量不吃。
醫生推薦:改選這「2個時段」吃水果
向紅丁醫師觀察到,許多患者一旦吃了水果就會「失控」導致大吃特吃,造成血糖飆升。他建議,在血糖控制良好的情況下,每天可吃1至2份水果。
關於糖尿病患者吃水果的時間,他建議掌握兩個時段:
- 作為加餐用(多數人主張):不在吃飯前後吃,而是選擇在午睡後或晚睡前吃,避免增加一次性碳水化合物的攝取量。
- 在餐前吃:最新研究提出在餐前吃水果,認為這不太影響血糖,還能預防餐前低血糖,也可一試。
向紅丁建議,患者最好在吃水果前及吃水果後2小時測量血糖,以了解自己是否適合吃該類水果,以及食用份量是否過量。
Text : UrbanLife Health Editorial
Photos : UrbanLife Health Editoria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