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立醫院收費2025】急症室「非緊急病人」收費增至400元 設封頂機制每人每年收費上限1萬
醫務衞生局今日(25日)公布公營醫療服務收費改革的詳情,涉及的服務範圍涵蓋住院、日間程序、急症室、專科門診、病理檢驗、非緊急放射造影、家庭醫學門診等。是次公立醫院收費調整自2017年以來最大幅度的改革,當局強調,改革並非純粹加價,而是為了建立更公平可持續的共付機制,同時強化對弱勢和重症患者的保護。新收費實施後,公營醫療整體資助率仍維持約九成,即絕大部分成本由政府承擔。UL整合各項收費的調整幅度及相關的保障措施懶人包!
Photo from 香港電台
公立醫院收費2025|各類公立醫院服務的新收費標準
1. 急症室(A&E)
- 每次診症收費由現行$180調整為$400
- 但屬第一類「危殆」及第二類「危急」的病人可獲豁免收費
2.普通科門診(家庭醫學門診)
- 現行每次$50調整至每次$150
- 處方藥物每種每次$5(最多給4星期藥量)
3.專科門診(專科門診及專職醫療)
- 現行每次覆診$80、首次$135 → 新收費$250
- 處方藥物每種每次$20(最多給4星期藥量)
4.住院(急症醫院病床)
- 現行入院費$75+每日$120 → 新收費每日$300
5.住院(療養、復康及精神科病床)
- 現行每日$100 → 新收費每日$200
6.放射影像檢查
-
- 現行公院門診的大部分掃描如X光/超聲波等免費
- 非緊急造影,按項收費
- 基本項目(例如一般X光)維持免費
- 進階項目每次$250
- 高端項目(例如磁力共振MRI)每次$500
7.病理化驗
- 現行一般化驗 免費 → 新收費按項計費
- 基本項目(如血紅素、肝功能等)仍免費
- 較進階的檢驗每項$50
- 高端項目(例如基因檢測)每項最高約$200
公立醫院收費2025|收費豁免與減免安排
- 低收入人士:現行制度下,領取綜合社會保障援助(綜援)的市民可獲豁免醫療費用;其他經濟有困難者可經醫務社會服務部門申請減免。新方案將 優化醫療費用減免機制,大幅放寬申請資格、覆蓋範圍及期限,預計合資格受惠人數由約30萬增至約140萬人。
- 長者:並無因年齡而自動豁免收費的安排,但許多長者符合低收入或綜援資格,可透過上述機制減免。此外,長者醫療券一般不能用於公立醫療收費,需留意醫管局規定。新改革對長者的保護體現在放寬減免門檻,確保經濟有困難的長者能負擔醫療開支
- 傷殘人士:同樣透過經濟狀況評估享有減免。領取政府傷残津貼者若屬低收入,可申請醫療費減免。新措施強調「貧、急、重、危」病人的保障,確保重度殘疾或嚴重疾病患者不會因經濟原因延誤治療。
- 其他豁免情況:按照新方案,急症室分類屬危殆或危急的病人無需繳付急症室費用;住院期間所需的緊急檢查和藥物仍維持免費。另外,傳染病隔離治療等特殊情況,政府亦可能酌情豁免相關費用(這些政策與現行安排相若)。
公立醫院收費2025|慢性病或特定疾病患者的資助
- 全年醫療收費上限(封頂機制):為減輕長期病患者的經濟負擔,新方案設立每名病人每年 1萬港元的收費上限,涵蓋所有公立醫療服務收費(不包括自費藥物/器材)。當病人一年內累積應繳費用達到上限後,超出的部分可獲豁免,不再收取。這將特別惠及需經常覆診、治療的慢性病患者和重病患者;政府估計約有7萬名病情需反覆求醫的重病患者可受惠。例如糖尿病、高血壓等慢性病患者常需每月覆診取藥,封頂機制確保他們全年自付費用不會超過1萬元,大幅降低長期醫療開支。
- 藥物及醫療器材資助(安全網計劃):對於患有癌症、罕見病等需使用昂貴藥物或先進治療的病人,香港醫管局有「安全網」資助計劃,包括撒瑪利亞基金及關愛基金醫療援助計劃。新收費改革同步提出將加強危重疾病藥物及器材的支援,放寬安全網資助的申請資格(如提高申請者資產上限等),讓更多中低收入的重症患者得到藥物資助。預期原本自費比例高的患者將可獲得更多補助,減少因經濟原因放棄昂貴治療的情況。例如,一些最新的癌症標靶藥物過去可能只獲部分資助,改革後合資格患者有望獲得更高比例的資助甚至全額資助,減輕經濟壓力。
- 專科追蹤及慢性病管理:公立醫院對於慢性病(如糖尿病、心臟病等)患者提供持續的專科門診跟進,新收費下這些患者每次專科覆診需繳$250診金及藥費(每種藥$20),看似增加負擔,但得益於年度封頂機制,全年多次覆診後超出1萬元的部分將獲豁免。同時,低收入的長期病患者亦可透過減免機制降低費用。因此,慢性病患者在新政策下仍有多重保障,包括:有限度的共付費用、封頂上限,以及針對性資助計劃,確保不會因病致貧。
Text : UrbanLife Health Editorial
Photos : UrbanLife Health Editoria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