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個「切忌」家長必記!精神科醫生分享如何照顧ADHD兒童

6個「切忌」家長必記!精神科醫生分享如何照顧ADHD兒童

健康生活 醫學專科
By MK on 08 Dec 2021
Project Editor

照顧ADHD(專注力失調及過度活躍症)的小朋友對父母來說不容易,不過其實由如何判斷小朋友患上ADHD、照顧確診子女的心態以及方式都大有學問。精神科醫生董家懿就表示,家長不宜自行判斷子女是否患上ADHD,應該要經醫生診斷,一旦子女確診亦應該抱持正面的心態對待,避免把所有問題一肩挑起,怪罪自己或者子女。

1. 切忌自行判斷小朋友病情,應找專家協助

照顧確診ADHD的小朋友會遇上不少問題,第一個難關就是如何判斷小朋友患上這個疾病。董醫生就呼籲家長不要單純依賴自己的判斷,除了外界的反應之外,亦有名為DSM-5(精神疾病診斷與統計手冊第五版)的國際性標準,由美國精神醫學學會制定。如果家長發現小朋友頑皮、失控,而學校亦反映小朋友出現太過活躍及不專心等的情況,而且嚴重到影響小朋友的日常生活時,家長就應帶同小朋友就醫,由精神科醫生根據DSM-5的標準作出專業判斷。雖然DSM-5的標準屬公開資訊,但董醫生就不建議家長自行判斷小朋友是否患上ADHD,避免過度放大或輕視小朋友的問題。

雖然小朋友確診ADHD會對學習做成不少影響,不過並非所有學習上的問題也可以歸類入ADHD。董醫生指出,學習表現不佳可以由多種問題構成,包括未能跟上學習進度、上課不專心甚至騷擾同學等的情況,有可能是因為太過困難未能追上進度所致,或者是一些身體障礙,都會影響到他們的進度。反過來說,如果他們認為課程太易,也有可能因為無聊打擾其他小朋友學習,同樣跟ADHD無關,所以要判斷小朋友有否患上ADHD不應該只以學習成績來標準,應以行為結合周遭的反應作判斷。

2. 切忌自責,抱正面情緒應對

一旦小朋友確診ADHD,家長往往會覺得不知所措,董醫生表示首先家長應正面面對,ADHD並非不治之症,藥物及行為治療都可以對小朋友產生很大幫助。家長亦應多加認識這個疾病,並且加強與醫生、學校合作,如果小朋友需要服藥或行為治療,家長亦可以多加協助。家長更不應該怪責自己,因為ADHD成因複雜,包括先天、後天與環境因素等等,並非因小朋友或家長犯錯而出現,近來ADHD的個案亦變得普遍,不用過份悲觀,亦應避免陷入與小朋友之間的拉鋸,如果難以處理時更應找人幫忙,防止壓力累積,保持正面、樂觀的心情面對。

3. 切忌複雜指示,多讚美,建立規律生活

董醫生亦跟我們分享了一些照顧ADHD小朋友的秘訣:首先是因為ADHD小朋友集中力不足,家長指示盡量要簡單清晰,避免字數太長或步驟太多,令小朋友難以吸收。第二個要點是ADHD小朋友常常會感到自己比起其他人能力不足,做成沒自信的性格,家長要多多鼓勵,培養他們的自信,不要吝嗇讚美;對於他們日常做到的小事多加欣賞,從小地方協助他們重新建立其自我認同。第三點則是因為ADHD小朋友的時間管理不佳,家長可以透過設定時間表協助小朋友建立規律生活。董醫生強調,家長不應把患上ADHD的子女與其他小朋友作比較,傷害他們的自尊心。

 

4. 切忌獨斷獨行,增進親子關係令治療事半功倍

要讓ADHD小朋友建立正常生活,董醫生就建議由規劃日常生活開始,時間表可作具體清晰的界定,培養小朋友在指定時間作指定行動的習慣。不過,另一方面也要注意必須要讓小朋友有休息時間,讓休息與學習平衡,防止小朋友因專注力不足無法完成工作。時間表亦應由家長與小朋友共同製定,並確保安排是可以在小朋友的能力範圍內完成,必要時更可以求教醫生的專業意見作指引。除了時間之外,環境方面也有要求,在小朋友需要專注的環境,應該盡量清除必須品以外的其他物件,以免小朋友分心。董醫生又建議設立賞罰計劃,以正向鼓勵的方式,在小朋友完成目標時給予一些獎勵,都有助小朋友建立自信及正常的生活方式。她又表示親子關係對於照顧有ADHD的小朋友非常重要,可以讓不少行動事半功倍。家長亦可以透過遊玩的方式增加小朋友的專注力,例如桌上遊戲有助小朋友瞭解規則及跟據指示行動,或者是市面上常見的「找不同」類型遊戲,都能訓練小朋友的專注力,又可以促進親子關係。

5. 切忌疏忽適應期,多與校方配合改善學習進度

相信不少ADHD小朋友的家長都希望他們可以跟上其他同學的進度,以減少學習上的困難。董醫生就建議家長跟學校多作聯絡,讓校方作出配合,包括減少需要抄寫的內容,或者是在考試的難度上作出調整等等。由於ADHD小朋友對於閱讀大量文字有困難,家長亦可以圈重點及改以圖像化記憶等方式,由小開始訓練他們處理有關問題。另外,ADHD小朋友有時會比較大意,所以日常要培養多檢查功課的習慣,亦可以用記事紙寫下需要記住的資料,以減少因為粗心大意在學習上造成問題。

董醫生又特別指出,對於患上ADHD的小朋友來說,初中時期是一個分水嶺,有部分家長會因為子女已經升中而減少對他們的照顧。其實踏入中學要學習的東西更多,學校的教學模式亦會有不少轉變,如果家長在這部份疏忽照顧,是有可能讓小朋友「打回原型」,難以面對困難。相反當經過中學第一年的適應期,踏入中學二年級之後,如果行為及藥物治療的效果良好,並讓小朋友培養出良好生活習慣,就可以繼續改善專注力不足的情況,毋須再加強治療。

6. 切忌自行減藥停藥,疫情間更應遵從醫生指示

疫情帶來的新常態也為照顧ADHD的小朋友增加了不少困難。董醫生就分享了一些個案,由於學生以zoom遙距上課,家長亦因公司安排在家工作,於是出現了「困獸鬥」的情況,更讓親子之間造成不少爭執。另外,亦有家長因為無須回校就自行為子女減藥甚至停藥,結果反而因為遙距上課的環境不同及家中太多學習以外的引誘,令小朋友變得更加難以專注。另外也因為疫情期間小朋友可以外出的時間大大減少,缺少發洩精力的地方;或者平常的生活規律及時間表被破壞等等,都會引起不少問題。

董醫生亦特別強調藥物的問題,希望家長不要自行為子女減藥甚至停藥。ADHD主要會為小朋友帶來三個徵狀,包括專注力不足、過度活躍及衝動行為,都可以透過藥物減輕。精神科醫生亦只會在問題嚴重到會影響生活時,才會要求患者服藥。現時的ADHD藥物副作用輕微,亦會因小朋友習慣服藥而減少。其中一種對中樞神經刺激劑不單不會「致呆」,反而會讓服用者更有精神。只要按照醫生指示的時間和份量使用,就可以大大減少因ADHD引起的徵狀。

其實患有ADHD的小朋友並不代表與正常生活及學習無緣,只要有耐性及對ADHD的正確認識,就能學會與這個疾病共處。身為家長,能以樂觀心態與子女一起面對,配合醫生及學校的協助,並建立出有效的治療方式,對於改善小朋友的問題會有極大的幫助。

📍 Follow我們的IG urbanlife.hk

🔔 訂閱我們的 Youtube頻道 UrbanLifeHealth生活新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