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腸癌檢查+症狀】糞便可測大腸癌!日本研糞便細菌可發現「0期」腸癌
糞便細菌可發現「0期」腸癌
現時檢測大腸癌的方法主要包括糞便隱血測試及大腸鏡檢查。大便隱血測試能夠將大便中肉眼看不見的血液檢測出來。大腸鏡會以全長1.6米的幼管可檢查整條大腸,檢查前幾天需要戒食高纖食物,並在檢查前一天服用瀉藥及飲用大量開水。檢查的潛在風險包括刺穿腸道、嚴重出血和切除瘜肉所引起的併發症。
大阪大學教授谷內田真一的團隊致力於開發一種新的檢測方法,希望以大便中的腸內細菌檢測早期大腸癌。團隊收集616人的大便,檢查大便中約50種腸內細菌及其基因、細菌形成的化合物。
結果診斷「0期」超早期大腸癌的準確度有74%。在該批140名患者的腸內,發現有助硫化氫形成的細菌等明顯增加,並有許多促進脂肪吸收的一種「二次膽汁酸」和異白胺酸等數種胺基酸。如能在癌症「0期」時發現,通常透過內視鏡手術切除即可治癒。
教授谷內田真一表示,結果顯示患大腸癌的人的腸內細菌等類型相似,如果收集更多數據,可透過大便中是否有較多特定腸內細菌,來預測患者是否有較大機會患上腸症癌,再建議他們接受大腸檢查。
大腸癌病徵
- 大便習慣在不明原因下有所改變(腹瀉或便秘),並持續超過兩星期
- 大便帶血或帶有大量黏液
- 大便後仍有便意
- 腹部不適(持續疼痛、腹脹、飽脹或絞痛)
風險因素
- 飲食中纖維含量不足
- 進食大量紅肉和加工肉食
- 加工肉食
- 缺乏體能活動
- 肥胖
- 飲酒
- 吸煙
- 50歲或以上男性
- 帶有遺傳性的腸病,例如:家族性大腸腺瘜肉病或連氏綜合症(Lynch Syndrome;舊稱遺傳性[非瘜肉]結腸癌綜合症)
- 大腸長期發炎,如潰瘍性結腸炎
- 過往有大腸瘜肉
- 有腸癌家族史,尤其是直系親屬,如父母、兄弟姊妹或子女,曾患大腸癌
Text : UrbanLife Health Editorial
Photos : UrbanLife Health Editoria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