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飲食】高血壓人士染疫更危險 健康飲食竟有助減少新冠重症機會?

【健康飲食】高血壓人士染疫更危險 健康飲食竟有助減少新冠重症機會?

健康飲食
By MK on 04 Mar 2022
Project Editor

新型冠狀病毒肆虐已有兩年時間,近來在港錄得多個疫情高峰,不少人在不知不覺間染病,部分人更是「無症狀患者」。雖然大部分感染變種病毒Omicron的成年人出現嚴重病徵或有併發症的機會較小,不過對於一些飲食習慣一向「重口味」的人士而言,由於他們大多數不察覺「重口味」的飲食容易衍生高血壓問題,高血壓患者一旦不幸感染病毒後,病情可能會更易惡化!

1.怎樣才算是高血壓?

以成年人來說,若收縮壓(上壓)持續處於140毫水銀柱 (mmHg) 或以上及/或舒張壓(下壓)持續處於90毫米水銀柱或以上,便屬患上高血壓。高血壓經常因為沒有明顯病徵而被忽視,直至出現併發症!如果有家人朋友不時出現眩暈、視線模糊不清、頭痛、疲勞和面部發紅等症狀的話,都應盡快求醫,並諮詢專業意見。

2.高鹽飲食與血壓的關係

約九成的高血壓屬「原發性高血壓」,即患病成因未明,但一般與年長、超重及肥胖、不健康飲食習慣及攝取過多鹽分、缺少運動、過量飲酒、吸煙和家族史有關。

其中「攝取過多鹽分」是一個影響所有年齡層的風險因素。食鹽中含有約40%的鈉,即每克食鹽當中含有400毫克的鈉。世界衞生組織(世衞)建議成年人每天攝取不多於2,000毫克的鈉,即約少於一平茶匙鹽。然而,有報告指港人的鹽分攝取量一般每日達10克,較世衞建議的每日攝取限量超標一倍。雖然鈉對人體功能十分重要,但如果血液中含有的鈉比身體所需的多,可能會使人體內產生變化,其中包括增加水份進入血管,而造成血壓上升的其中一個原因。

3. 鈉只會在食鹽當中出現嗎?

不是,食鹽(氯化鈉)是我們從膳食中攝取鈉的主要來源﹐但並非唯一來源。除了食鹽外,我們從膳食攝取的鈉主要來自含鈉的佐料及醬料,例如谷氨酸鈉(俗稱「味精」)、豉油、蠔油、湯精等。

此外,罐頭及加工食品通常添加了鹽或含鈉的防腐劑,例如硝酸鈉和亞硝酸鈉等。不少其他食物添加劑,例如抗菌劑和護色劑也含有鈉,所以大部份的加工食品都是高鈉的。例如:
i) 加工肉類︰香腸、火腿、午餐肉、臘肉、牛肉乾
ii) 加工魚類及魚製品︰魷魚絲、鹹魚
iii) 加工菜︰梅菜、雪菜、醃青瓜
iv) 芝士及芝士製品等食物
鈉亦可能以食物添加劑的形式,存在於味道清淡的食物中,例如麵包、餅乾及穀類食物等均含有作抗結劑、酸度調節劑或膨脹劑用的碳酸鈉。鈉亦天然存在於奶類、魚、蔬菜和食水等食物中,但分量不多。

4. 高血壓與新冠病毒重症有甚麼關係?

由香港到世界各地都有各種研究及報告,指出高血壓患者染上新冠病毒後的重症率比一般人高。

5. 為何一般的飲食習慣容易導致高血壓?

飲食習慣與高血壓有非常大的關連。由於煮法方便,都市人多進食加工食物和以現成醬汁烹調食物。同時近年不少人亦傾向出外進食,未能控制食物的調味,而食肆的食物普偏多是濃味多鹽,因此,往往外出進食一餐,都有機會超出每天的鈉攝取上限。

6. 怎樣的飲食習慣容易減低鈉攝取量?

保持健康飲食知易行難,除了常見的少鹽少糖之外,每日的飲食應以蔬果及五穀類為主,包括進食最少五份蔬果,以及適當分量的全穀類食物、魚、家禽或瘦肉。食物應多選天然、非加工醃製和低脂的。此外每天進食充足的蔬菜水果,亦有助身體吸收足夠的鉀,攝入足夠的鉀有助維持理想的血壓水平。

7.除了健康飲食之外,還有甚麼辦法可以減低高血壓的風險?

可以由日常生活模式中多方面著手,例如培養恆常運動的習慣、維持合適的體重和腰圍、避免吸煙和飲酒、保持心理健康和適當減壓、每日有充足睡眠和休息。另外成年人更應每一至兩年最少量度血壓一次,就可以有效減低患上高血壓的風險。

香港高血壓患者近年有增加及年輕化趨勢,已經成為其中一個最危險及常見的都市病。而在疫情期間,大家就更應特別注意血壓問題,保持健康生活習慣,以及接種新冠病毒疫苗,即使病毒來襲,亦能好好保護自己以及家人!

1「高血壓是導致嚴重2019冠狀病毒病和相關死亡的重要風險因素之一,高血壓患者出現嚴重病情或死於2019冠狀病毒病的風險會較沒有患上高血壓的人士為高。」(衞生署呼籲市民提高健康意識應對高血壓,2021-05)
https://www.info.gov.hk/gia/general/202105/16/P2021051400634.htm
2.衞生防護中心報告,《高血壓與 2019 冠狀病毒病》(2021-05)
https://www.chp.gov.hk/files/pdf/ncd_watch_may_2021_chin.pdf
3.Information Note on COVID-19 and Noncommunicable Diseases.
Geneva: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www.who.int/publications/m/item/covid-19-and-ncds
4.Zhou Y, Yang Q, Chi J, et al. Comorbidities and the risk of severe or fatal outcomes associated with coronavirus disease 2019:A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Infectious Diseases 2020;99:47-56.
5.烏日林新醫院報告
https://wlshosp.org.tw/焦點新聞/驚人發現-新冠肺炎跟肺炎鏈球菌肺炎相似之處/

📍 Follow我們的IG urbanlife.hk

🔔 訂閱我們的 Youtube頻道 UrbanLifeHealth生活新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