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wnload UrbanLife 健康新態度 app
【猴痘改名】世衞擬為猴痘改名 防止引發污名化和歧視特定人種

【猴痘改名】世衞擬為猴痘改名 防止引發污名化和歧視特定人種

健康資訊 醫療新聞
By Giann on 16 Jun 2022
Deputy Managing Editor

世界衞生組織(WHO)周二(14日)表示,由於現時「猴痘」名稱帶有歧視性和污名化之嫌,該組織決定停用有關名稱,並會盡快公布新名字。

世衞擬為猴痘改名,防止引發污名化和歧視特定人種。

世衞擬為猴痘改名 防止引發污名化和歧視

2015年,世衞等機構提出命名新發現傳染性疾病時,提倡使用中性、一般術語代替人物、地點、動物、食物和職業的名稱。

WHO日前(14日)透過發言人表示,目前「猴痘」(monkeypox)的名稱不符合WHO建議避免使用地理區域和動物名稱的指南,以免造成冒犯。此外,世衛認為媒體及公眾常將這種病毒與「非洲」掛鈎不僅不準確,且具有歧視性和污名化。

有團體之前已警告過猴痘污名化的問題,非洲外國記者協會上月下旬就曾要求西方傳媒停止使用黑人的照片來突出有關猴痘的報道。30名科學家上周聯署呼籲應將「猴痘」病毒及其引發的症狀名稱,取一個「非歧視性和非污名化的新名稱」。

由科學家提出的其中一個新名稱為「hMPXV」,但WHO尚未認可。WHO總幹事譚德塞表示,組織正與科學家及合作伙伴討論猴痘的新名稱,在有結果後會盡快公布。另外,WHO將於下周四(23日)召開緊急會議,決定是否將猴痘列為最高級別的「國際關注的突發公共衛生事件」(PHEIC,又稱國際公共衛生緊急事件)。

世衞數據顯示,全球7個猴痘流行國家以及32個非流行國家今年報告1600宗猴痘確診病例,疑似個案近1500宗,死亡個案72宗。

甚麼是猴痘?

猴痘(Variole du singe / Monkeypox)是一種由猴痘病毒引起的,主要在靈長類、嚙齒類動物中傳播的疾病,猴痘偶爾也會感染人類。

猴痘最早是1958年在丹麥哥本哈根一個從事小兒麻痺疫苗製造的實驗室裡被發現的,它和天花病毒同屬「正痘病毒屬,因此使用對天花的免疫,也可以部分對猴痘免疫。預防猴痘最好的方法,是避免與帶病動物的接觸。

猴痘8大病徵

猴痘的症狀是發高燒、發冷、頭痛、背痛、不適、咳嗽,在眼內、臉部、軀幹和生殖器會發類似天花的皰疹,皰疹通常於10天後結痂並留下疤痕,也有約5成患者會出現淋巴結腫大,由於天花不會出現此病徵,可藉此作為兩者的區別。

患者一般在4至6周內會好轉,致死率大概10%,相比天花致死率約為30%。

Text : UrbanLife Health Editorial
Photos : UrbanLife Health Editorial

📍 Follow我們的IG urbanlife.hk

🔔 訂閱我們的 Youtube頻道 UrbanLifeHealth生活新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