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wnload UrbanLife 健康新態度 app
【乙型鏈球菌】感染個案近月飆升79宗7死 料與徒手接觸或食用淡水魚有關

【乙型鏈球菌】感染個案近月飆升79宗7死 料與徒手接觸或食用淡水魚有關

健康資訊 醫療新聞
By Giann on 20 Oct 2021
Deputy Managing Editor

本港40日內錄得近80宗感染侵入性乙型鏈球菌個案,部分人病發前曾接觸鯇魚等淡水魚,醫管局昨日(19日)表示,已有7名感染者死亡,但強調死因未必與感染乙型鏈球菌有關,另外34人已經出院。到底甚麼是乙型鏈球菌?成因為何?


本港乙型鏈球菌感染個案近月飆升。(示意圖)

上月起錄得79宗感染乙型鏈球菌個案 其中7死

根據衞生防護中心早前公布,該79宗個案涉及42男、37女,年齡介乎1個月大至96歲。他們主要出現敗血症、腦膜炎、化膿性關節炎或膿腫或蜂窩組織炎等。調查顯示,部分病人病發前曾接觸淡水魚,包括鯇魚,亦有人處理生魚時,手上帶有傷口。中心認為病人感染可能與處理未經烹煮的淡水魚時手部帶有傷口,或食用未煮熟的淡水魚有關。

衛生防護中心又指,部分個案病發前曾到荃灣楊屋道街市的魚檔和元朗「雞地佳得香港實業有限公司」,當局在相關街市採集的環境樣本,包括魚塊、裝着魚塊的水、器皿和砧板,當中除砧板外,全部均對病毒呈陽性。而化驗分析顯示,最少32宗個案屬於血清三型基因序列型283(ST283),與部分個案曾到訪的街市內採集的環境樣本和魚樣本的基因排序吻合。中心強調海外文獻指出,ST283的侵入性乙型鏈球菌感染,與食用未經烹煮的淡水魚有關,東南亞國家亦曾報告在淡水魚發現ST283的乙型鏈球菌。

發言人指,發現近來感染侵入性乙型鏈球菌的個案增加,已主動將個案轉介衞生防護中心作流行病學調查和跟進。

另外,衛生防護中心本月曾兩度公布相關個案,均沒提及有患者死亡。

乙型鏈球菌是甚麼?

侵入性乙型鏈球菌是一種非常常見的細菌,通常寄存在人類的腸道、泌尿和生殖系統中,在產後婦女或初生嬰兒較為常見。侵入性乙型鏈球菌一旦入血,可以破壞不同器官,導致腦膜炎、敗血症、蜂窩組織炎、帶菌性關節炎等,甚至會死亡。

此症的死亡率介乎6.5%至11%,視乎患者本身的抵抗力,如果是長者或免疫系統差的長期病患者,容易出現敗血症、肺炎等嚴重併發症。

患者如果能在感染後24小時至48小時內確診,可獲處方抗生素防止病情惡化。建議市民處理海鮮時要戴手套,海鮮亦要徹底煮熟才進食。

Text : UrbanLife Health Editorial
Photos : UrbanLife Health Editorial

📍 Follow我們的IG urbanlife.hk

🔔 訂閱我們的 Youtube頻道 UrbanLifeHealth生活新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