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wnload UrbanLife 健康新態度 app
【自閉症特徵】16歲自閉症男生被歧視、指罵 母親發掘兒子繪畫才能、昐大眾減歧視目光

【自閉症特徵】16歲自閉症男生被歧視、指罵 母親發掘兒子繪畫才能、昐大眾減歧視目光

健康資訊 醫療新聞 醫學專科 精神及心理健康
By Michelle on 02 Apr 2021
Digital Editor

今日(4月2日)是世界自閉症關注日。自閉症學童在社交、溝通及行為方面都會有不同程度的困難或問題,以致他們大多都曾遭受歧視。今年16歲的京岸(Jack)年幼確診自閉症,成長期間曾被人指罵及歧視。惟其母親並無灰心,積極為兒子尋求治療、發掘才能,不但令京岸成功入讀主流學校,更發掘了其繪畫潛能。

16歲的自閉症少年Jack,在媽媽李太悉心栽培下,令繪畫天份得以發揮。

現年16歲、讀初中的京岸(Jack),一歲多時出現語言能力倒退、沒有與人有眼神交流、經常來回踱步的情況,接受學前評估後,確診為中度智障及整體發展遲緩。

這些年來,京岸常遇到被人歧視、指罵的經歷。當年其母親李太帶著年幼的京岸至酒樓飲茶,等候時Jack將手放在一名男茶客的背部和椅背之間,該名茶客隨即用粗言穢語大罵Jack,令李太深感委屈,因為一般人都不了解京岸有感統失調問題,喜歡手部被輕壓的感覺,故而才有以上舉動。

另一個不愉快的經歷是發生在乘坐交通工具期間,當時京岸在自言自語及玩手指,惟坐在他身旁的女子見狀後便即「彈開」。對此李太說,這些情況見慣不怪,因為公眾不了解自閉症才會對患者有誤解,以為他們有精神病。

雖然種種經歷難免令李太心情低落、陪感消極,但她並沒有消沉下去,她開始為兒子尋找不同的治療和訓練,如職業治療、言語治療、音樂治療等,希望可以改善兒子的情況。惟初時的情況並不如意,李太回憶起,當時在接受相關治療後,於協康會特殊幼兒中心畢業前再做評估,惟京岸仍被評為中度智障,而心理學家亦建議兒子入讀特殊學校。

但李太卻認為,她不想限制兒子的能力,也不想其機會比別人少,於是決定爭取讓兒子在特殊幼兒中心重讀一年,再加上課餘自己親自為兒子補習中英文等學科,又聘請私人幼兒導師作額外訓練。經過一年努力後,畢業前的評估報告終顯示京岸已由中度智障改善至輕度智障,及後更成功入讀主流小學及中學。

京岸現時雖未有像其他學童般,能用流暢說話表達自己,但亦無阻他其他方面的天份發揮。在繪畫老師的教導下,京岸將平時語言沒法表達的感受化成畫作,成功獲得不少朋友讚賞和支持,令其成功感增加。而更李太在朋友鼓勵下,讓京岸參加了2018年中日少年藝術節(亞洲青少年藝術盛典),並奪得繪畫金獎。

李太表示:「我兒子讀書成績不好,但我會積極鼓勵他發展不同的才能,如溜冰、跆拳道、街舞、網球、足球、鋼琴、傷健馬術、打鼓等,盡量發揮他其他技能,他的生活一樣也可以精彩。」

京岸參加了2018年中日少年藝術節(亞洲青少年藝術盛典),並奪得繪畫金獎。

而身為照顧者的李太,原來在10多年前亦曾患上紅斑狼瘡症,一度病危,她笑言當時有「死過翻生」的感覺,希望在這賺來的人生,支援更多同路人,於是她開設家長群組組織一班自閉症家長,後來更成為協康會同心家長會幹事,希望跟同路人互相支持之餘,更可以發揮團結力量,為有特殊需要孩子爭取更多權益。

李太表示:「作為SEN孩子家長,絕不能灰心,除了要積極發掘孩子的才能,為他未來的人生做好準備,亦應該與同路人一起分享壓力,照顧個人情緒,並為子女爭取應得的待遇,同時亦應讓公眾明白和了解自閉症孩子,知道他們各有才能,絕對可以貢獻社會,減少社會對他們的歧視目光。」

協康會富昌中心主任吳鳳芝表示,育有自閉症孩子家長,往往要面對不少壓力,尤其在孩子最初確診時難免會像李太一樣失神落魄,既擔心自己有沒有能力照顧孩子,也擔心孩子的發展和出路。

她又建議,家長不要沉溺於這些負面情緒中,反而需要自我冷靜下來,整理思緒如何去幫助孩子,並且積極行動,以抓緊時間培育子女,尤其不要錯過6歲以前的黃金學習階段。坊間有不少資訊支援家長去養育特殊需要孩子和處理個人情緒,家長要善加利用,讓自己有更多正能量去教養孩子。

母親李太並無灰心,積極為兒子尋求治療、發掘才能。

Text : UrbanLife Health Editorial
Photos : UrbanLife Health Editorial

📍 Follow我們的IG urbanlife.hk

🔔 訂閱我們的 Youtube頻道 UrbanLifeHealth生活新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