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wnload UrbanLife 健康新態度 app
【解決鼻塞】成日鼻塞塞?鼻敏感必學6招天然通鼻塞!按壓兩個穴位即可紓緩

【解決鼻塞】成日鼻塞塞?鼻敏感必學6招天然通鼻塞!按壓兩個穴位即可紓緩

健康生活 健康護理 醫學專科 耳鼻喉科
By Chelsea on 04 Dec 2020
Digital Editor

不少人都有鼻塞的經驗,無論是因為普遍的鼻敏感傷風感冒或是其他原因,鼻塞時的不適總令人非常困擾。如果不想依賴藥物緩解鼻塞情況,不妨參考下文6個紓緩鼻塞的小方法,以及了解更多鼻塞成因。

氣溫轉變特別容易誘發鼻敏感。

引致鼻塞4大原因
人的鼻腔主要是由「骨架」以及包覆著骨架的「黏膜」構成。當中「骨架」就是由不同的軟骨及硬骨組成,形成鼻腔內的不同隔間,例如是鼻竇、鼻甲等;「黏膜」則帶有微血管以及自律神經,能夠膨脹或縮小、分泌鼻水。當鼻腔入口的「鼻閥」位置,亦即是鼻內最狹窄而阻力最大的地方受到阻塞,就會影響空氣的氣流通過,造成鼻塞的感覺。而能夠引起鼻塞的原因有很多,大致可分為4類:

1、由鼻子結構引起

鼻循環週期
於正常情況下,一般人都有「鼻循環」,鼻黏膜會於約半小時至三小時的循環內反覆地腫脹、消腫,故此有時人們就會覺得一邊鼻孔閉塞,但不久後就會變回暢通,又再換成另一邊閉塞。而鼻敏感、傷風、感冒的患者就更加會破壞「鼻循環」,令鼻塞情況加劇。

鼻中隔彎曲
兩個鼻孔之間的位置即「鼻中隔」,是隔開兩邊鼻腔的隔板。然而,並非每個人的「鼻中隔」都長得筆直,會因為天生或後天撞擊而造成不同程度的彎曲。當彎曲程度嚴重,就會影響到鼻閥,令鼻腔變得狹窄,導致鼻塞情況。

下鼻甲肥厚
每邊鼻孔內都長有一塊肉,稱為「下鼻甲」,是由外層的黏膜及內層骨頭組成。當黏膜受到過敏、發炎等情況影響,就會變得肥厚,因而造成鼻閥狹窄,形成鼻塞。

誘發鼻敏感的原因可分為5大類。

2、鼻敏感或受感染
鼻敏感患者常會因為接觸到過敏原、受環境及溫度變化影響而令下鼻甲黏膜腫脹、鼻水增加的情況而造成鼻塞;此外,受到病毒、細菌或黴菌感染,例如是一般常見的傷風或感冒等,都可令致鼻涕增加、變得濃稠,嚴重時可令黏膜發炎,產生鼻瘜肉,因而影響呼吸。

3、鼻腫瘤或瘜肉
如上所說,鼻腔黏膜發炎或受到感染能夠產生鼻瘜肉,令鼻腔內長出原本不應有的「贅肉」,導致呼吸阻塞;此外,鼻腔同樣可以長出良性或惡性腫瘤,除了會引致鼻塞之外,更有機會對鼻以外的位置,例如頸、耳朵部位造成影響。

鼻腔同樣可以長出良性或惡性腫瘤,除了會引致鼻塞之外,更有機會對鼻以外的位置,例如頸、耳朵部位造成影響。

4、身體毛病
鼻塞問題並不一定只源自於鼻子,一些身體的免疫系統疾病、血液疾病、淋巴系統疾病等,都有機會引起鼻塞徵狀;而有飲酒及吸煙習慣的人亦要小心,因為酒精可使鼻腔內的血管擴張,令黏膜腫脹,影響呼吸,至於吸煙都可以影響鼻黏膜的清除功能,繼而引起鼻塞問題。

不要食煙。

6招天然通鼻塞
除了因為鼻子結構問題、或源於身體疾病而導致鼻塞,或造成更嚴重的影響需要利用手術及藥物改善情況之外,一般因鼻敏感發作而引起的鼻塞,其實都可以使用一些較天然的方法紓緩情況:

1、按摩眉間
—將舌頭平貼在口腔頂部,以指腹按壓眉間約20秒
—以指腹在眉頭位置按壓數秒,再將手指慢慢地往眉毛中心、眉尾移動

將舌頭平貼在口腔頂部,以指腹按壓眉間約20秒。Photo from UrbanLife Health

2、按摩迎香穴
迎香穴位於鼻翼兩側的凹陷處,可以利用指腹按壓該處約20秒,幫助鼻水流出,紓緩鼻塞問題。

迎香穴位於鼻翼兩側的凹陷處,可以利用指腹按壓該處約20秒,幫助鼻水流出,紓緩鼻塞問題。Photo from UrbanLife Health

3、使用加濕器
於室內放置加濕器可以改善空氣乾燥的問題,亦可減少外界環境如灰塵、花粉等對鼻腔黏膜造成刺激使敏感徵狀加劇,大大降低鼻敏感發作的機會。如加濕器可以配以精油使用,亦建議可以加入尤加利、薄荷或茶樹精油以紓緩鼻塞情況。

於在內放置加濕器可以改善空氣乾燥的問題,亦可減少外界環境如灰塵、花粉等對鼻腔黏膜造成刺激使敏感徵狀加劇,大大降低鼻敏感發作的機會。

4、以毛巾熱敷鼻子
以溫熱毛巾外敷於鼻子和鼻樑附近,一來有助提高血液循環,二來可讓蒸氣走進入鼻內,加速鼻腔內纖毛活動,減輕鼻孔閉塞問題。如鼻塞情況嚴重,可以一天敷1至3次。

5、打側身體或墊高枕頭
睡眠時打側睡有助令上側鼻道放鬆,讓更多空氣於鼻內流通;如以仰睡姿勢睡覺,亦可以墊高頭部,以減少分泌物積聚在鼻子內,同樣可改善鼻塞問題。

6、熱水浴
泡熱水浴或淋浴與敷溫熱毛巾的原理相同,以蒸氣令鼻腔黏液變得稀薄,提高血液循環,減輕鼻塞徵狀。

適當的洗熱水澡、熱敷、熱水泡腳可以幫助緩解經痛。

Text : UrbanLife Health Editorial
Photos : UrbanLife Health Editorial

📍 Follow我們的IG urbanlife.hk

🔔 訂閱我們的 Youtube頻道 UrbanLifeHealth生活新態度